盡管今天的納米和微型無人機顯示出比早期系統大得多的能力,但在速度、續航能力、航程和有效載荷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在任何或所有這些領域的改進將使部隊能夠在推進或打擊之前收集更大、更詳細的可操作情報。這將允許優化任務規劃,并有可能減少傷亡,提高任務成功執行的概率。影響這些性能參數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推進和能量系統的增強以及重量的減輕。
新的復合材料有望使無人機更輕、更有彈性,即使是目前的電機也能提升更重的有效載荷或提高任務范圍和速度。電池仍然是一個主要的重量因素。麻省理工學院目前的研究表明,使用固體陶瓷電解質而不是液體電解質可以生產出比當前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態鋰電池,從而在使用它們的平臺上實現更大的任務范圍和續航能力。莫納什大學2023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鋰硫(Li-S)電池最終可以為鋰離子提供更輕、更強大的替代品。
任務系統也為性能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上面介紹的無人機中的攝像頭都超過了上一代傳感器的能力。此外,未來傳感器性能將持續升級。除了視頻、熱和音頻之外,包括NBC檢測和信號智能能力在內的額外傳感器有效載荷可能會變得更加廣泛。進攻性電子戰能力以及半主動激光制導武器照射目標的激光瞄準系統將是對納米和微型無人機能力的重大額外增強。即使是最小的無人機,其致命有效載荷也將越來越有可能被部署為游蕩彈藥或攻擊無人機。
Elbit Systems在這方面邁出了第一步,于2022年11月推出了Lanius微型無人機。該系統重量約1.25公斤,可攜帶125克近距離高爆藥進行目標打擊,或攜帶非致命有效載荷支持特種作戰和人質營救任務。
或者,它可以作為標準的偵察和區域測繪系統進行部署。該無人機的尺寸為29.4×29.4×16.7厘米,可以穿過敞開的門道和窗戶、管道、污水系統以及隧道,使Lanius微型無人機適合在城市或受限地形中作業。雖然飛行續航時間只有7分鐘,但如果無人機著陸并轉換到監視模式,任務續航時間可能會更長。它還可以在接到命令或識別出新出現的目標后啟動并恢復到攻擊模式;72公里/小時的沖刺速度增加了突然襲擊成功的幾率。
當然,所有無人機任務都依賴于可靠的通信和導航。安全的雙向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仍將是研究和開發的重點。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是如此,以確保準確導航,增強無人機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自主分類目標和準確完成任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