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內心深處比較自卑。
從小在農村長大,爸不管媽不愛。
這么說大家沒感覺,從小什么都干,六歲開始做飯,每次開學都會全員大掃除,站在那里腳踩泥土地、眼神呆滯、雙手無處安放、眼神都不敢直視的小伙子就是我,整個小時候我都是這樣。
在我們那個村長大的孩子,意味著“見識幾乎為0”,沒有任何書可以看,沒有人給我買玩具,沒有音樂美術體育方面的興趣班,更沒有科技館、美術館、博物館、游樂園、動物園這些適合小孩子游玩的地方。
那時候唐僧肉1毛錢一袋,每次看到別人上學拿著幾毛錢去買,而我只能靠每天上下學低著頭希望撿到別人掉的一毛錢去解饞,這就是我的小學,1毛錢都沒花過幾次的小學生涯,因為家里沒錢也買不起。
我每次買到一次唐僧肉都能舔好久,果核殼都舔的沒味道了就連里邊的果核都會吃掉,,生怕很快吃完了。
小時候沒人疼愛+見識幾乎為0+幾乎沒見過1毛錢的零花錢=童年深深的自卑感
而童年的自卑感,并不會在長大后消逝,它只會深埋我心底,然后一輩子通過【拼命拿到好結果】的方式來慢慢抵消。
讀到初中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是早五晚上10點的上課,只有周末的時候回回一次家,每周拿著家里給的10塊錢的伙食費還不舍得花完,看到別的同學買這買那,而我卻什么都不敢買,省下一兩塊錢周末的時候他們約著一起去網吧打游戲(那時候只有CS玩),因為當時我什么都不會只會學習,也不怎么跟別的同學一起玩,就是他們眼中的書呆子,但是我內心就很想向他們一樣玩,但是卻感覺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除了學習的時候大家都一樣,才能感覺到公平和增加一點自信,其他時候就是連話都不敢跟老師講,也沒話題和其他同學聊。
就這樣我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走進了我們那最好的高中,進入高中以后我才發現我們村那所謂的學習好在這里什么都不是,09年進入高一后依然延續早五晚10 的學習生活,這時候我們這些離家遠的同學搬進了學校8個人一間的宿舍,每周回家一次。印象中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課自習,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感覺精力依然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上,可能是青春期情感的躁動吧,想要跟別人交朋友又苦于自恐自卑,所以學習一直都是中等水平。社交上苦于自卑也一直沒什么發展
后來考上了我們省內一所一般的大學,進入校園后,校園里各種厲害的同學,再次喚醒了我內心的自卑感。
讀大學前,我只擅長一件事:應試考試。但同學們的優秀則是五花八門:大一新生就能做全校節目主持人、大一新生就做到校學生會外聯部部長、跳的一手好看的舞蹈、唱歌入選校園十大歌手、穿衣服有品位、追妹紙得心應手、辯論賽場唇槍舌戰旁征博引、體育賽場上各展神通……
能上大學,大家都是應試高手,【應試能力強】是所有人的基礎必備技能,而我苦于什么都不會又沒錢交學費,只能拼命在課外掙零花錢然后同時去提升自己。
整個大學4年,因為內心的自卑感,就想在學習之余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于是時間精力就被分散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卻賺到了互聯網的第一桶金-成立了一個淘寶接單放單公會即后來的淘客平臺。可惜的是只做了一年,后來在轉型的時候沒有抓到機會,只賺到了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
如今,我從畢業到現在一直在所學專業的領域做著早九晚六的工作,生活水平一般但還算安穩,但是過到現在這樣狀態就變成了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又不舍得
賺錢上面沒有大學時候的瘋狂,但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還是想在拼一把,看到我關注的一個又一個素人博主通過自己每天的堅持和努力不斷的改變,成功,也給我平靜的生活增添了一分“幻想”,哈哈現在確實是幻想,我也想通過自媒體學習鍛煉自己,正視自己的弱點,之前一直逃避,所以至今還是一事無成。?
有的時候朋友會問我,你之前那么拼命賺錢是為了什么,有什么意義,現在的生活這么好了為什么每天又那么省......
聽到這些問題,我都會愣一會,然后支支吾吾說“也沒啥原因,自己喜歡做這些”,我總不能說:因為窮怕了,內心自卑吧。
有這么一句話:小時候沒得到的東西,可能要花一輩子去彌補。
我最后想問問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你拼過嗎?為什么這么拼?
這些便是我的一些故事,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故事和拼搏的精神可以加下邊我的聯系方式大家一起學習交流。最后希望每一個努力拼搏的人都能生活美滿,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