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CIO,要啟動一個商業智能BI項目,負責規劃整個項目的商業智能BI分析內容,你該如何入手準備?要有什么樣的思路。如果是管理層、老板還不能清晰認識到商業智能BI的價值,也提不出很清晰的需求,又應該如何去引導?
用體系化的方式和思維讓老板意識到我們在講商業智能BI的時候其實商業智能BI和企業的經營管理聯系的如此之近。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么樣解決上面的這些問題或者至少通過努力可以讓事情推進的更加順利一些。
商業智能BI本質
對于商業智能BI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大家一定要記住。商業智能BI 是企業業務管理思維的落地,可視化分析頁面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要把用戶的業務、管理思想,聚焦點給還原出來,就是體現著平常的業務怎么看、怎么管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從經營目標開始分解,找到關鍵驅動因素或者價值驅動因素,再來定義公司的關鍵業績目標,再分解整個過程到個人應該要關注的點,比如崗位業績目標,最后就是到績效評價的過程。
商業智能BI本質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像這個方法論在十幾年前商業智能BI就是這么講的,只是在以前會稍微虛一點。比如先是從企業愿景講起,企業的愿景是什么?再到戰略目標,再到經營目標等等這樣的一個過程,咨詢的套路會比較多一點。
所以,我們講商業智能BI還是務實一些,就從經營目標開始講起,一是它就是企業眼下當前的東西,二是大家都能夠容易理解。
企業經營目標
比如公司的經營目標到底是什么?無非就是市場份額、銷售、利潤、資產收益、現金流、風險管理這些內容,只是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側重的點可能有所不同。跟企業的老板聊經營目標,如果這個還不能很準確的被定義出來的話,那就把這幾個點都拋出來,排下優先級。不能讓老板做填空題,選擇題和判斷題這個還是比較容易做的吧。
數據可視化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比如像企業的重點經營目標銷售,這個比較容易理解一些。那么接下來就要去思考有關銷售的價值驅動因素,比如是要通過渠道拓展來拉升銷售收入,還是通過新品開發來提升產品附加值,還是通過提升產品質量來影響銷售收入,還是通過市場營銷來提升市場目標,還是通過經銷商拓展來拉升。
像這些都是叫做價值驅動因素,就是哪些因素會影響銷售這個經營目標,要結合企業的現狀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還不能思考明白的話,說明企業還沒有弄清楚要如何去賺錢,經營管理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可能還是在不斷的試錯中。
企業價值驅動因素
在弄明白上面問題之后,接下來就是對價值驅動因素的分解,通過什么樣的手段、方式來實現這些價值驅動,到了這個層次就到了公司的關鍵業績指標了。比如新品開發這個價值驅動因素,就需要分析新品開發數量、新品銷售貢獻率、新品銷售增長率的情況。比如經銷商支持,就需要分析一下原有經銷商保持率、保留率,新增經銷商數量、增長率,存量經銷商貢獻率,新增經銷商貢獻率等等一系列的相關分析指標。
數據可視化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每一個價值驅動因素會分解出來很多細化的、相關的業績指標,在每一項分類里面也要明確一些重點的關鍵業績指標,這些指標就跟日常的業務管理緊密掛鉤了。
但是光有業務管理還不夠,還得需要有人去做去執行,去實現這個目標。因此,關鍵業績指標還需要繼續往下分解到具體的業務過程,到崗位指標。
比如像汽車行業一家門店的銷售收入,這個收入的構成就包含了像整車銷售收入、售后銷售收入、水平銷售收入這三大類收入。每一個收入指標的構成后面又是可以繼續往下分解,比如整車銷售收入可以是展廳整車、大客戶整車、二級整車等等構成,就這樣一級一級分解下去最后能到什么樣的一個程度,就是崗位業績指標,就到具體的部門、具體的人了。
數據可視化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這些就是從企業的經營目標一層一層分解下來的過程,從經營目標到價值驅動因素,再到關鍵業績指標,再到過程指標,再到崗位業績指標的過程。如果還要加上崗位績效的話,就是很多個崗位業績指標再加上不同的權重和計算邏輯,就可以得到有關績效評價的分析指標體系。
所以,規劃和落地商業智能BI項目的時候本身也是一家企業在自問的一個過程,反向的推動和梳理業務管理目標,讓以前不那么清晰的經營目標逐步越來越清晰,讓以前想過但是沒有真正去抓的想法越來越成熟,是一個不斷迭代、優化、自省和完善的過程,這也是商業智能BI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