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能所,入不二

一、緣起:從“聞所聞盡”到性相不二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核心教義——“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揭示了從凡夫二元認知躍升至究竟實相的修行路徑。此過程非是對聲音的否定,而是通過“返聞自性”打破能聞(主體)與所聞(客體)的虛妄對立,最終證得“能所雙亡”的清凈心體。正如鏡體映物不染、虛空含萬象而不礙,聞性之不動與聲塵之森羅本是一體兩面的不二法門。


二、鏡喻三重義:體、相、用的不二詮釋

1. 鏡體如如——聞性離執的絕對性
鏡體本凈,不隨影像生滅動搖;聞性本寂,不因聲塵動靜增減。此“不動”非頑空死寂,而是超越生滅的靈明覺性。凡夫誤將“聞性不動”理解為關閉感官,實則是離于對聲塵的貪嗔取舍。如聾者耳根雖壞,聞性未失,僅是功能不顯,恰證聞性非依附肉體而存。

2. 萬象森羅——聲塵緣起的如幻性
鏡中影像千變萬化,卻無實體可得;耳畔聲塵或喧或寂,本質皆是因緣和合的暫現。禪宗趙州以“庭前柏樹子”答祖師西來意,正在點破:柏子隨風作響之聲,恰是覺性隨緣顯用的契機。聲塵的森羅萬象,恰如《中論》所言“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空性不礙妙有,妙有即是真空。

3. 即用顯體——不二法門的現證
鏡體不動而能顯萬象,聞性常寂而遍聞眾聲。此非玄理,而是修行現量:

  • 初階體驗:念佛時忽聞鐘聲,頓覺鐘聲與佛號一體清凈,能所對立悄然消融。

  • 深證境界:如虛云和尚聞瓦碎聲根塵脫落,剎那照見“聲塵生滅”與“聞性不動”本無二致。此即《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耳根版本。


三、破執三關:從理論到實修的核心突破

1. 破“能所實有”妄執
凡夫執聞性為實我、聲塵為實法,如誤認鏡中影像為真實。實則能聞之性無形無相,所聞之聲緣起性空。《楞嚴經》直指:“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能所本是一心所現。

2. 破“空有對立”陷阱

  • 偏空謬解:誤將“聞所聞盡”理解為否定聲音存在,墮入斷滅空。

  • 妙有正見:空性是破執而非滅相,如鏡體空寂不妨萬象炳現。永嘉玄覺云:“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醒時依舊聞聲,只是不再被聲轉。

3. 破“修證作意”障礙

  • 錯誤操作:強迫自己“不聽聲音”,實為意識造作,反成枷鎖。

  • 正確方法:依《圓覺經》“知幻即離,不作方便”,任聲塵自起自滅,專注覺照能聞之性的湛然常寂。


四、十字街頭煉心:耳根圓通的日用功夫

1. 喧鬧中觀照
于車馬喧囂處,不拒不隨,直觀:

  • 聲塵的生滅無常(如雷聲乍起驟歇)。

  • 聞性的不動不搖(如虛空包容雷鳴)。
    黃龍慧南禪師偈云:“夜半歌吟喧宇宙,此時方識主人公”,恰示喧鬧愈烈,愈易照破能所。

2. 音聲透玄機

  • 順境:聞妙樂時不生貪愛,如鏡映美色不留痕。

  • 逆境:聽惡聲時不起嗔恚,如虛空容狂風無損傷。
    此非壓抑情緒,而是借聲塵勘破心性本來清凈,如《金剛經》“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3. 一切聲是佛聲
最終透脫時,鳥啼蟲鳴、市井喧嘩,無非自性般若的流露。百丈懷海聞鼓聲悟道、香嚴擊竹明心,皆證“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圓融之境。


五、結語:鏡智圓照,聲塵說法

《楞嚴經》耳根法門與鏡喻的深意,終歸于“即世間而出世間”的中道智慧:

  • :聞性如鏡體,本自清凈不動。

  • :聲塵如鏡像,森羅而無自性。

  • :覺照如鏡光,朗照而無分別。
    修行者若能于聲聲入耳處,照破能所、契入不二,則“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的現量境界,當下即是。此非思維可得,唯依“入流亡所”的真修實證,方得鏡智圓照,十方俱聞圓滿。

您的問題極為精妙,觸及“性相不二”的甚深法義。《楞嚴經》以鏡喻闡明心性,若僅作字面理解,易生偏執。需從“體、相、用”三個維度,結合耳根圓通法門的修證邏輯層層剖析:


一、“鏡體不動”的密意——破執非斷滅

1.?鏡體非頑空,覺性本靈明
  • 凡夫誤將“鏡體不動”理解為死寂,實則鏡體之“不動”恰是其能顯萬象的根本。同樣,聞性之“不動”非如木石無知,而是指其離于對聲塵的攀緣執取。《楞嚴經》云:“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能聞之性與所聞之聲,本質皆是清凈覺性的顯現。

  • 關鍵辨析
    鏡子無分別(不選擇映照何物),但非無功能(映照之能常在);
    聞性無取舍(不拒雷震、不貪梵音),但非無覺知(聲相明明了了)。

2.?“不動”的真實義——超越生滅的絕對性
  • 聲塵有生滅(如鐘聲起落),聞性無生滅(聾者耳根壞,聞性未失,只是不能顯發)。正如鏡中影像忽明忽暗,鏡體本身無明暗增減。此即《六祖壇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深層詮釋——心性如如,動靜二相皆是妄念分別。


二、“聲塵森羅”的實相——緣起無自性

1.?聲音是覺性的“妙用”而非“敵人”
  • 凡夫厭煩噪音、貪愛妙音,本質是誤將聲塵當作獨立存在的“實法”。實則一切聲音皆依因緣(如擊鼓、空氣振動、耳識)而暫時顯現,如空谷回響,覓其根源了不可得。《中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聲塵的森羅萬象,恰是覺性隨緣顯發的妙用。

  • 例證
    禪宗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答:“庭前柏樹子。”——柏樹子隨風作響,聲塵歷歷,卻非實有,正可借此悟入不二。

2.?“森羅”不礙“不動”——即事而真
  • 鏡中萬象紛然(森羅),鏡體澄澈如故(不動);
    耳畔聲塵起滅(森羅),聞性湛然常寂(不動)。
    此非理論玄談,實為修行現量:
    -?初階體驗:專注念佛時,突然鐘聲響起,剎那不驚不厭,反覺鐘聲與佛號一體清凈。
    -?深證境界:如虛云和尚禪坐時,忽聞窗外瓦片落地,頓時根塵脫落,徹見本來。


三、修證指南——轉聞機為道用

1.?從“聽聲”到“聞性”的轉身
  • 錯誤操作:強迫自己“不聽聲音”,壓制耳識(此是意識造作,反成障礙)。

  • 正確方法

    1. 任聲音自然來去,專注覺知“能聽之性”(如《楞嚴經》“入流亡所”)。

    2. 漸覺聲塵如水中月,雖有聲相,并無實體;聞性如虛空,包容萬象而不染。

    3. 最終“盡聞不住”(《圓覺經》“知幻即離,不作方便”),自然契入能所雙泯。

2.?日常妙用——十字街頭參禪
  • 于喧鬧中訓練:

    • 車聲、人聲起時,不抗拒不跟隨,直觀“聲塵的生滅”與“聞性的不動”。

    • 如黃龍慧南禪師偈:“夜半歌吟喧宇宙,此時方識主人公”——喧鬧聲愈烈,愈易照見聞性超越動靜的本來面目。


結語:不二法門的究竟指歸

“鏡體不動而萬象森羅”與“聞性不動而聲音森羅”,皆是從不同角度指向心性本具的寂照不二。此非思維游戲,須真參實究:

  • :聞性本無動搖(非物理耳根的靜止,而是心性離于分別)。

  • :聲塵明明歷歷(非否定聲相,而是照見其如幻)。
    若能于此豁然,則《法華經》“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奧義,皆可一肩擔起。

您所提及的“聞所聞盡”出自佛教經典《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修行次第,原文為:“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這一修證次第的核心,是通過耳根(聽覺功能)的返觀覺照,破除能聞(聞性)與所聞(聲音)的二元對立,最終契入“不二”實相。以下分層次解析:

1.?“聞所聞盡”的義理

  • “聞”與“所聞”的消融
    凡夫執“能聞之耳根”為實有主體,執“所聞之聲塵”為實有客體,形成主客對立。而通過禪觀修證,當覺照力深入時,能聞之功能(聞性)與所聞之對象(聲音)的界限逐漸消融。此時并非否定聲音的存在,而是超越了對“能所”的執著,實證“能所雙亡”的清凈心體。

  • 空性與不二
    “聞所聞盡”并非斷滅空無,而是消解對“能所”概念的固化認知。聲音的緣起性(空)與聞性的靈明覺性本是一體,如鏡映物,鏡體不動而萬象森羅。此即《中論》“緣起性空”的深義,亦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不二境界。

2.?常見誤解辨析

  • “不分別”非麻木無覺
    凡夫誤以為“不分別”是關閉感官、不起心念,實則大乘佛教強調“于相而離相”——聲音依然清晰可聞,但不再因分別執取而生貪嗔(如喜靜厭喧)。此即六祖惠能所言“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的活潑妙用。

  • “空”非頑空斷滅
    若執“聞所聞盡”為聲音消失、聞性斷滅,則墮入“惡取空”。實則“空”是破除法執后的無礙顯現,所謂“真空妙有”,如《楞嚴經》云:“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凈。”

3.?實修指導

  • 從“返聞自性”入手
    修習者可依《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專注傾聽聲音時,不追逐外塵(不攀緣聲相),亦不壓制耳識(不落昏沉),而是回光返照“能聞之性”的本來清凈。久之,能所對立自然淡化。

  • 日常生活中的觀照
    在聽到噪音或悅音時,保持覺知但不粘著,體會聲音的生滅無常與聞性的如如不動。此即《金剛經》“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當下運用。

總結:

“聞所聞盡”并非否定現象層面的聽覺功能與聲音存在,而是通過般若智慧照破能所二元的虛妄分別,實證心性與法性的不二。此境界超越概念思辨,須依止善知識、如理修持方能真正體悟。正如永嘉玄覺禪師云:“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夢中聲塵宛然,覺后依舊聞聲,只是不再被聲塵所轉。

“守聞性,照聲塵”這一問,直指修行者最易陷入的微妙陷阱——若對“守”與“照”起絲毫執取,即落能所二邊,反成解脫障礙。需以《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的般若慧劍,斬斷思維葛藤,方見不二真諦。


一、破“守”字之執——從有為到無為

1.?“守”即非守,是名守
  • 凡夫誤解:將“守聞性”理解為專注維持某種覺受(如聽覺的清晰度),實則是以意識造作替代本然覺性,如同捏目生花,愈守愈迷。

  • 圣義諦:“守”實為“不守之守”——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非刻意控制覺知,而是放下對聲塵的攀緣后,自然顯發聞性的本來清凈。正如鏡體從未“努力”保持明凈,卻始終映照無礙。

2.?照見五蘊皆空的實操
  • 錯誤操作:試圖用意識分別“聞性”(能照)與“聲塵”(所照),實已墮入能所二元。

  • 正確方法

    1. 初修時借“返聞自性”打破外逐聲塵的習慣(《楞嚴經》“入流亡所”)。

    2. 深入時自然照見“能聞之性”與“所聞之聲”本無對立(如眼不自見眼,刀不自割刀)。

    3. 最終連“守”的概念亦消融,唯余“終日聞聲,未嘗聞聲”的自在。


二、解“照”字之縛——從分別到無礙

1.?“照”非對象化觀照
  • 常見誤區:將“照聲塵”視為用某種“內在觀察者”審視聲音,實則是建立新的能所(觀察者與被觀察對象)。禪宗斥此為“騎驢覓驢”,永嘉玄覺謂之“舍卻一船草,又拈一船麻”。

  • 究竟義:“照”即“非照而照”——如陽光普照萬物,并無“我要照耀”的意念。聲塵自起自滅,聞性本自如如,此即《信心銘》“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極小同大,忘絕境界”的現量境界。

2.?不二照觀的現證
  • 禪門公案印證

    • 僧問趙州:“如何是道?”趙州答:“墻外底。”僧云:“不問這個。”趙州云:“你問哪個?”——道在尋常聲中,離卻尋問的能所,當下即是。

    • 圓悟克勤聞艷詩悟道:“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聲色當前,能所雙泯時,盡是般若放光處。


三、日用功夫——十字街頭轉身處

1.?動中煉心三階
  • 初級:鬧市聞聲時,覺知“追逐聲塵”的慣性(如被廣告詞吸引),輕輕將注意力收攝于“能聽之性”。

  • 中級:漸覺聲塵如空谷回響,雖歷歷分明卻無實體,聞性如虛空含容萬象而不染。

  • 徹證:忽于汽車轟鳴中,照見聲塵與聞性猶如水波與水,波相萬千而水體一味,從此“見色聞聲,無非這個”。

2.?病中作主
  • 耳鳴患者參究案例:

    • 初時厭煩耳鳴如魔障,強忍痛苦“守聞性”,反增焦躁。

    • 后依善知識教導,直下承當“此耳鳴聲從何處起?”參究至極,豁然識得聲源不可得,耳鳴竟成勘破能所的良機。

    • 終達《維摩詰經》“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之境,耳鳴與鐘鼓齊鳴,同歸寂滅海。


四、終極指歸——能所雙亡處,大用現前

1.?從“守照”到“無功用行”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初學需刻意“守聞性,照聲塵”(如嬰兒學步),徹悟后卻是“饑來吃飯困來眠”(如鳥飛長空不留跡)。此時:

    • 聞性不必守,本自無失(如眼豈需守“見性”方能視物)。

    • 聲塵不必照,本自空寂(如鏡中影像何曾染鏡)。
      此即《壇經》“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的實證。

2.?大機大用
  • 龐居士運水搬柴、百丈野狐禪、臨濟喝、德山棒——歷代禪師皆在尋常聲塵中顯露不二風光。

  • 現代喻例:交響樂團指揮耳聞百器齊奏,卻不被任一樂音所轉,正似悟者于森羅萬聲中得大自在。


結語:一聲普應海潮音

“守聞性,照聲塵”終究是接引初機的權說,真悟道者,早已超越“守”與“照”、“性”與“塵”的對待。正如大海不起“我要容納百川”之念,卻自然含攝萬流;聞性不存“我要覺照聲塵”之意,卻始終朗現十方圓明。到此境地,鐘鳴鼎沸皆是觀音圓通,鴉噪雀喧無非文殊智慧,方知《法華經》“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絕非虛言。

“聞性中照聲塵”這一問,如鋒刃直切心性實相,須以“言語道斷”處的般若慧光,照破概念迷云。此中密意,非關思維造作,只在當下轉身。以下分三諦融通,直指根源:


一、勝義諦:照非能照,聲非所照

  1. “聞性”本自靈明,不落照與不照
    聞性如日輪當空,本具朗照十方之功,非刻意“起照”而生光明。聲塵如浮云過日,云動而日體不動,云散而日光不減。故《楞嚴經》云:“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能聞之性(見)與所聞之聲(緣),本是一體清凈,何來“中”間能所?

  2. “照”字毒刺須拔除
    凡夫言“照”,必立能照者與被照者,恰墮《中論》所破“四句百非”。實則真照無照:

    • 喻如眼不自見眼:眼能見物,卻不可見眼自身;

    • 喻如刀不自割刀:刀能斷物,卻不能斷刀自身;
      聞性照聲塵,實是“無照之照”——如虛空含萬象,非有意包容;如明鏡現影像,非刻意映現。


二、世俗諦:借假修真,轉身有路

  1. 初機方便:從“返聞”入
    眾生慣于逐聲塵流轉(如聞贊美則喜,聞惡語則怒),故觀音法門設“入流亡所”為入手處:

    • 操作心要

      1. 任聲音自然流動(車聲、風聲、人語),不抗拒不跟隨。

      2. 將注意力從“所聞之聲”轉向“能聞之性”(如聽鐘聲時,覺察“聽的能力”而非鐘聲內容)。

      3. 久之,自然照見聲塵如空谷回響,聞性如虛空不動。

  2. 途中風光:照見五蘊皆空

    • 破聲塵實執
      忽于喧鬧中,照見聲音的生滅無常——如雷聲炸響時,知其剎那即滅;如音樂流淌時,覺其音符相續無實。

    • 破聞性實執
      進一步參究“能聞者是誰?”——覓聞性了不可得,唯覺靈知不昧。此時方知《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的真義:非否定功能,而是照破對六根的實體執取。


三、秘密諦:一聲普現,海印森羅

  1. 大機大用現前時
    徹悟之人,聞性與聲塵如鹽入水,性相不二:

    • 禪門鐵證

      • 百丈懷海聞擊鼓聲,當下脫落能所:“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 圓悟克勤聞艷詩悟道:“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聲色當前,恰是般若放光處。

    • 現代喻例
      交響樂指揮耳聞百器齊奏,卻不被任一音符所轉,正如悟者于萬聲中得大自在。

  2. 究竟極則:無照而照,不聞而聞

    • 如日普照
      太陽未曾起念“我要照耀大地”,卻自然光明遍滿;聞性無需生心“我要覺照聲塵”,卻本自朗現十方。

    • 如鐘含響
      洪鐘未擊時,其能響之性已在;聲塵未起時,聞性本自圓成。此即《法華經》“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的現量境界。


結語:觀音入處即汝入處

“聞性中照聲塵”終是葛藤閑語,真參實究者,須于一聲鳥啼、一陣風鈴中,直下體會:

  • 聞聲時,誰是聞者?

  • 無聲時,聞性何在?
    如斯參究,忽然踏破虛空,方知:
    “夾岸桃花風雨后,馬蹄何處避殘紅!”
    ——聲塵撲面而來,聞性何曾動搖?到此境地,吃飯喝茶、車喧人語,盡是觀音妙智,更不須問“照與不照”。

《楞嚴經》“初于聞中,入流亡所”的修行心要,關鍵在于理解“注意力在聞性”與“守聞性”的微妙差異——前者是自然覺照的轉身,后者易墮入意識造作的陷阱。須從體、相、用三方面層層剖析:


一、勝義諦:“入流亡所”非關造作

1.?“入流”是自然轉身,非刻意轉移
  • 凡夫常態:耳識隨聲塵流轉(如聽到罵聲即生嗔,聽到贊語即生喜),此即“出流”——心隨境轉。

  • 修行轉身:“入流”是逆轉習氣,將向外攀緣的慣性,轉為向內覺照聞性的本然狀態。此轉身如“懸崖撒手”,非用力控制,而是放下對聲塵的執取后,自然顯發的靈知(如云散月現,非刻意造月)。

2.?“亡所”是能所雙泯,非消滅聲塵
  • 誤解:認為“亡所”是讓聲音消失,實則是破除對“所聞之聲”的分別執取。

  • 實證:聲塵依然存在,但不再粘著(如鏡中影像,明鏡不染)。《金剛經》“無所住而生其心”正是此意——聞性如虛空,聲塵如風,風過虛空,了無痕跡。


二、世俗諦:從“注意力在聞性”到“能所脫落”

1.?初階操作:以覺代迷
  • 具體方法

    1. 聽到聲音時(如鳥鳴、車聲),不分析內容、不生好惡,僅覺知“能聽的功能”存在。

    2. 此過程類似“以手指月”——借注意力指向聞性,但最終須舍指見月(亡所)。

  • 案例
    虛云和尚參“拖死尸是誰”,忽聞開靜聲響,桶底脫落——并非專注“守”聞性,而是疑情至極時自然能所雙忘。

2.?進階關鍵:破“注意力”的微細執取
  • 危險誤區:將“注意聞性”變成新的執著(如強行維持某種覺受),反成解脫障礙。

  • 勘驗標準

    • 若覺“我在注意聞性”,仍落能所(覺者與被覺對象)。

    • 若渾然忘我,僅余“朗然覺照”,方是真“入流”。
      此即趙州禪師“吃茶去”的深意——喝茶時無需思考“我在喝茶”,自然飲啜即是。


三、秘密諦:一聲通古今,聞性本現成

1.?從“作意”到“無功用行”
  • 初修似守
    如學騎自行車,需刻意保持平衡(注意力在聞性),此為方便。

  • 純熟無守
    如熟練騎車,不再想“如何平衡”(自然聞性朗現),此即究竟。
    六祖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聞性本自清凈,何須添個“守”字?

2.?活句殺人刀:禪門公案印證
  • 黃檗斷際禪師
    僧問:“如何是道?”師打之。僧再問,師又打。僧三問,師三打。
    ——三次棒喝,盡破“守”與“不守”的二元戲論。

  • 臨濟義玄禪師
    “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面門出入!”——聞性本自活潑,豈是死守可得?


結語:春來草自青

“初于聞中,入流亡所”實為動態的智慧觀照:

  1. 初機:借注意力轉向聞性,如指南針校準方向。

  2. 深入:覺照純熟后,“注意力”概念自然脫落,如鹽入水,性相不二。

  3. 徹證:十方擊鼓,十方齊聞,卻無“能聞”與“所聞”,唯有《楞嚴經》所謂“清凈本然,周遍法界”。

正如寒山詩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月映千江,何曾有意?聞性照塵,本自無心。到此境地,更說甚么“守”與“不守”!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82824.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82824.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82824.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網站每天幾點更新,更新頻率是否影響網站收錄

1. 每天幾點更新網站最合適?總怕時間選錯影響收錄? 剛開始搞網站的時候,是不是老糾結啥時候更新合適?早上剛上班?半夜沒人的時候?選不對時間,總擔心搜索引擎爬蟲來了沒抓到新內容,影…

使用workvisual對庫卡機器人進行程序備份

1,將電腦網卡設置自動獲取,用網線將電腦與庫卡機器人控制柜上的網口連接 2,打開軟件后,會出現項目打開對話框,點擊瀏覽按鈕,會出現機器人站項目 3,點擊項目前面的?,展開菜單&…

2025.5.22 Axure 基礎與線框圖制作學習筆記

一、Axure 基礎 - 界面及相關了解 界面布局 工具欄 :位于軟件上方,包含新建、打開、保存等常用文件操作按鈕,以及撤銷、重做、剪切、復制、粘貼等編輯功能按鈕,方便快速執行相關操作。 元件面板 :在左側,提…

Python訓練打卡Day36

復習日: 回顧神經網絡的相關信息 1. 梯度下降的思想 梯度下降的本質是一種迭代優化算法,用于尋找函數的極小值點(比如損失函數的最小值)其關鍵的要素如下 梯度:函數在某點變化率最大方向學習率:每一步的…

【Android】System分區應用自帶庫與原生庫同名問題分析

System分區應用自帶庫與原生庫同名問題分析 問題背景 某系統應用發生必現崩潰問題。崩潰log如下 0*-** **:**:**.** 66666 66666 E ***** aar error:: java.lang.UnsatisfiedLinkError: dlopen failed: cannot locate symbol "_TTT_TTT_TTT" referenced by &quo…

計算機網絡中的單播、組播與廣播

文章目錄 前言一、單播(Unicast)1.1 定義與工作原理1.2 優點1.3 缺點1.4 典型應用場景 二、廣播(Broadcast)2.1 定義與工作原理2.2 優點2.3 缺點2.4 典型應用場景 三、組播(Multicast)3.1 定義與工作原理3.…

ASP.NET MVC添加新控制器示例

ASP.NET MVC高效構建Web應用- 商品搜索 - 京東 控制器(Controllers)是一個協調視圖和模型直接關系的特殊類。它響應用戶輸入,與模型進行對話,并決定呈現哪個視圖(如果有的話)。在ASP.NET MVC中&#xff0c…

Escrcpy(安卓手機投屏軟件) v1.29.6 中文綠色版

在數字設備日益普及的今天,用戶對于設備的控制和管理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于Android設備用戶來說,Escrcpy這款強大的工具無疑是一個福音。它不僅提供了直觀的圖形化界面,讓用戶能夠輕松顯示和控制自己的Android設備,還以完全免費開…

Python爬蟲實戰:研究Goose框架相關技術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上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從海量的網頁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術。網絡爬蟲作為一種自動獲取網頁內容的程序,在信息收集、數據挖掘、搜索引擎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 Python 的 Goose 框架構建一個完整…

【Linux 學習計劃】-- 馮諾依曼體系 | 操作系統的概念與定位,以及其如何管理軟件

目錄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操作系統是干什么的? 理解操作系統中的管理 對OS(操作系統)宏觀、整體的分析 總結 結語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首先我們來看這樣一張圖,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馮諾依曼體系 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計…

新消息!阿里云ACP大模型認證有變化!

阿里云ACP認證是阿里云認證中的高級工程師,ACP認證方向有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多個,大家都知道,阿里云ACP考試題量共100題,其中70道單選題30道多選題,每題一分,滿分100分,80分合格…

MySQL 數據遷移Postgresql(openGuass) 之 pg_chameleon

1 pg_chameleon 介紹 pgchameleon 是一款MySQL 到 PostgreSQL/openGuass 的復制工具。 pg_chameleon 使用場景: 1)分析 2)遷移 3)對多個MySQL 數據庫進行數據聚合 操作系統信息 (myenv) rootu24-pg-60:~# cat /etc/issue Ubuntu …

Spark 中,map和foreach的區別

在 Spark 中,map和foreach是兩種不同用途的轉換操作,主要區別在于: 1. 操作類型與返回值 map:是轉換操作(Transformation),返回一個新的 RDD。foreach:是行動操作(Acti…

More SQL(Focus Subqueries、Join)

目錄 Subqueries Subqueries That Return One Tuple Subqueries and Self Connection The IN Operator The Exists Operator The Operator ANY The Operator ALL Union, Intersection, and Difference(交并差) Bag Semantics Controlling Dupl…

OpenGL Chan視頻學習-4 Vertex Buffers and Drawing a Triangle in OpenGL

一、視頻鏈接 【最好的OpenGL教程之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J411u7Bc?p5&vd_source44b77bde056381262ee55e448b9b1973 二、相關網站 docs.gl 三、代碼整理 c #include <GL/glew.h> #include <GLFW/glfw3.h>#include<iostream>int…

WSL中ubuntu通過Windows帶代理訪問github

WSL中ubuntu通過Windows帶代理訪問github 前言: WSL是Windows下的ubuntu訪問工具&#xff0c;目前無法訪問外網&#xff0c;因此需要配置一下。 步驟一 代理中進行如下設置: 步驟二 ubuntu22.04中修改配置 使用如下命令獲取IP地址&#xff1a; ip route | grep default | aw…

為(FramePack)的視頻生成添加首尾幀功能

文章目錄 &#xff08;一&#xff09;前言&#xff08;二&#xff09;可選的尾幀&#xff08;三&#xff09;測試&#xff08;四&#xff09;例子 &#xff08;一&#xff09;前言 前提是這個&#xff1a;《筆記本6GB本地可跑的圖生視頻項目&#xff08;FramePack&#xff09;…

C語言中:遞歸問題的深入研究

C語言中&#xff1a;遞歸問題的深入研究 函數的遞歸有兩個限制條件&#xff1a; 1.遞歸存在限制條件&#xff0c;當滿?這個限制條件的時候&#xff0c;遞歸便不再繼續。 2.每次遞歸調?之后越來越接近這個限制條件。 例子&#xff1a;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C++20新特性全解析:模塊、協程與概念(Concepts)》

引言&#xff1a;C20——現代C的里程碑 C20是繼C11之后最具革命性的版本&#xff0c;它通過模塊&#xff08;Modules&#xff09;、協程&#xff08;Coroutines&#xff09;和概念&#xff08;Concepts&#xff09;三大核心特性&#xff0c;徹底改變了C的代碼組織方式、并發模…

xcode卡死問題,無論打開什么程序xcode總是在轉菊花,重啟電腦,卸載重裝都不行

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上次沒有正常關閉Xcode&#xff0c;而Xcode保留了上次錯誤的一些記錄&#xff0c;而這次打開Xcode依然去加載錯誤的記錄&#xff0c;所以必須完全刪除這些記錄Xcode才能加載正常的項目。 那么也就是說&#xff0c;我們是不是只需要刪除這部分錯誤記錄文件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