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一、從開發者視角看協程掛起與恢復
🧠 二、協程掛起和恢復的機制原理:核心關鍵詞
? suspend 函數 ≠ 普通函數
? Continuation(協程的控制器)
🔧 三、編譯器做了什么?(狀態機原理)
🧵 四、線程沒被阻塞?那協程在哪里“等”?
📦 五、Kotlin 標準庫中協程的核心類有哪些?
💡 六、協程掛起和恢復流程圖解(簡化):
? 七、真實編譯代碼示例(有點硬核)
🧘 八、總結:Kotlin 原生掛起/恢復的核心點
下面我們模擬 Kotlin 協程的掛起與恢復機制,也就是一個 suspend 函數在底層是如何通過 Continuation 實現掛起和恢復的。我們會用純 Kotlin 實現一個簡單的“協程執行流程”,不依賴 kotlinx.coroutines。
🎯 目標
🛠 模擬版:協程掛起 + 恢復(純 Kotlin)
🧠 稍作說明:
? 輸出效果如下:
💡 總結
🔍 一、從開發者視角看協程掛起與恢復
我們先看一個很簡單的協程示例:
suspend fun fetchUser(): User {delay(1000) // 掛起1秒(非阻塞)return User("Alice")
}fun main() = runBlocking {val user = fetchUser()println(user.name)
}
這個 fetchUser()
函數 看起來像同步函數,但實際上內部的 delay()
是 非阻塞的掛起函數。
所以問題來了:
? Kotlin 是如何“掛起”這個函數,并在一秒后“恢復”它的?
🧠 二、協程掛起和恢復的機制原理:核心關鍵詞
? suspend
函數 ≠ 普通函數
suspend
函數不是魔法,它被 Kotlin 編譯器轉換成 狀態機 + 回調對象。
? Continuation
(協程的控制器)
Kotlin 協程的底層就是使用一個叫 Continuation<T>
的對象來保存“執行點”。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
interface Continuation<T> {val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fun resumeWith(result: Result<T>)
}
這個 resumeWith
方法,就是協程恢復的“入口”。
🔧 三、編譯器做了什么?(狀態機原理)
當你寫下如下代碼時:
suspend fun test() {val a = getValue1()val b = getValue2(a)println(b)
}
Kotlin 編譯器會將其“翻譯”為一個類似下面的 狀態機結構:
class TestCoroutine(val continuation: Continuation<Unit>) : Continuation<Unit> {var state = 0var result: Any? = nullfun resume(value: Any?) {result = valuewhen (state) {0 -> {state = 1getValue1(this) // 掛起點}1 -> {val a = resultstate = 2getValue2(a, this) // 第二個掛起點}2 -> {val b = resultprintln(b)continuation.resumeWith(Result.success(Unit))}}}
}
所以,Kotlin 協程的“掛起函數”,在底層實際上是一個 狀態轉換器(狀態機),每次調用
resume()
進入下一個狀態繼續執行。
🧵 四、線程沒被阻塞?那協程在哪里“等”?
Kotlin 協程并不是占用線程的,它 將函數“暫停”,并注冊回調,當事件完成后再“恢復”。
比如:
delay(1000)
并不是在當前線程中 sleep 1 秒,而是:
-
delay()
會發起一個定時器(使用調度器 Dispatcher) -
當前協程從調用棧“退出”,線程繼續干別的事情
-
一秒后,定時器觸發回調,調度器調用之前保存的 Continuation.resume(),繼續執行協程邏輯
? 所以:線程是空出來的!不會阻塞! 這就是協程相比線程的最大優勢。
📦 五、Kotlin 標準庫中協程的核心類有哪些?
類名 | 作用 |
---|---|
Continuation<T> | 保存協程當前狀態與恢復函數 |
CoroutineContext | 包含調度器、異常處理器等上下文 |
CoroutineDispatcher | 指定協程在哪個線程或線程池執行 |
SuspendFunction | 被編譯為 Continuation 形式的函數 |
CancellableContinuation | 支持取消、超時的 continuation 封裝 |
💡 六、協程掛起和恢復流程圖解(簡化):
協程開始執行↓遇到掛起點(suspend)↓保存狀態(Continuation)↓退出當前線程(不阻塞)↓等待外部事件完成(如定時、網絡響應)↓調度器觸發回調(如 resumeWith)↓讀取 Continuation,恢復執行
?
? 七、真實編譯代碼示例(有點硬核)
suspend fun foo(): Int {return 1
}
編譯器實際會生成一個這樣的函數簽名(偽代碼):?
fun foo(continuation: Continuation<Int>): Any {return 1
}
?
所以 suspend 函數其實是個 帶 continuation 參數的函數。
🧘 八、總結:Kotlin 原生掛起/恢復的核心點
點 | 說明 |
---|---|
? 編譯器轉為狀態機 | 每個掛起點變成一個狀態標簽 |
? 掛起函數不阻塞線程 | 線程空出來,提高性能 |
? Continuation 保存狀態 | 可以在任意掛起點恢復 |
? 自動恢復執行 | 協程調度器控制何時 resume |
? 語法“像同步”但內部是異步 | 寫法優雅、性能優越 |
下面我們模擬 Kotlin 協程的掛起與恢復機制,也就是一個 suspend
函數在底層是如何通過 Continuation
實現掛起和恢復的。我們會用純 Kotlin 實現一個簡單的“協程執行流程”,不依賴 kotlinx.coroutines
。
🎯 目標
模擬這個掛起函數的運行邏輯:
suspend fun testSuspend(): String {println("開始")delayFake(1000)println("恢復后")return "完成"
}
我們來用“非 suspend 函數”手動模擬整個過程👇
🛠 模擬版:協程掛起 + 恢復(純 Kotlin)
interface Continuation<T> {fun resumeWith(result: T)
}// 模擬 delay 函數(異步延遲執行 resume)
fun delayFake(timeMillis: Long, continuation: Continuation<Unit>) {println("掛起,$timeMillis ms 后恢復")Thread {Thread.sleep(timeMillis)continuation.resumeWith(Unit) // 模擬恢復協程}.start()
}// 實現狀態機類
class MyCoroutine : Continuation<Unit> {var state = 0 // 0=起始狀態,1=恢復狀態fun start() {resumeWith(Unit) // 初始調用}override fun resumeWith(result: Unit) {when (state) {0 -> {println("開始")state = 1delayFake(1000, this) // 傳入當前 continuation}1 -> {println("恢復后")println("完成")}}}
}fun main() {MyCoroutine().start()// 主線程不能立即退出Thread.sleep(2000)
}
🧠 稍作說明:
部分 | 含義 |
---|---|
Continuation | 模擬協程控制器 |
delayFake | 模擬異步掛起點(非阻塞) |
state | 當前執行狀態,相當于編譯器生成的狀態機標簽 |
resumeWith | 通過判斷 state 來恢復執行 |
? 輸出效果如下:
開始
掛起,1000 ms 后恢復
恢復后
完成
你可以看到,雖然我們在 delayFake()
里“暫停”了協程邏輯,但線程沒有阻塞,我們手動模擬了協程掛起點恢復后的執行。
💡 總結
這個例子展示了 Kotlin 協程在底層是如何通過:
-
Continuation
保存協程的執行點 -
狀態變量管理協程的控制流程
-
回調觸發恢復邏輯
來實現“掛起”與“恢復”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