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輿論開始討論5G為什么不火了?5G是不是停滯發展了。
實際上,5G不僅在發展,還迎來了它的升級版5G-A。
在今年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5G-A就是焦點之一。
被譽為全球通信領域風向標的MWC,匯聚了華為、中興通訊等2700多家全球頂尖科技企業。
大會現場,中國聯通推出“5G-A+AI”雙引擎驅動的智能交通系統,打造AI車聯專網;中興通訊展示了5G-A極簡專網無線直播方案,徹底擺脫有線束縛;華為發布了全球首個AI-Centric 5.5G架構,通過AI大模型實現網絡資源智能調度……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MWC2025,看看5G-A在速度、智能、通感一體等方面還有哪些新變化吧。
5G-A是5G技術的演進和增強,目前已經進入商用階段。
MWC2025成了最前沿的5G-A試煉場。從展會最新動向來看,依托通信、智能與感知三位一體的5G-A,運營商的網絡正從單一的數據管道升級為“智能體”。
5G-A的第一大優勢是快。在傳統5G時代,盡管網絡速率已顯著提升,但仍受限于帶寬與時延的瓶頸。例如大型活動直播長期依賴有線網絡傳輸,導致機位部署靈活性受限。而5G-A通過載波聚合、毫米波頻譜利用及通感一體化技術,將下行速率推至10Gbps、時延壓縮至毫秒級,連接數達到1000億,進一步突破了物理極限。
中興通訊在MWC2025展示的“5G-A極簡專網無線直播方案”,利用毫米波頻段與基站級算力引擎,實現了多機位無線直播的空口平均時延僅4毫秒,端到端時延低于100毫秒,徹底擺脫了有線設備的束縛。攝影師可自由移動拍攝,而畫面流暢度媲美傳統有線方案。
中國移動的“星羅算力網絡”結合5G-A智能控制面(NWDAF),通過無線AI技術優化用戶體驗效率達40%,其搭建的L4級車聯網在5G-A加碼下時延低至毫秒級。
5G-A的第二大優勢是智能。傳統5G網絡的運維高度依賴人工經驗,面對復雜場景時難以實現資源動態調度與故障預判。工業網絡需專人實時監控設備狀態,響應延遲可能導致生產線停擺;用戶流量高峰時網絡擁塞頻發,影響體驗一致性。5G-A加碼AI,就像給網絡裝上了“大腦”,讓它不僅能傳輸數據,還能思考、決策,通過AI大模型、數字孿生站點與智能資源調度算法,實現了網絡規劃、運維與優化的全流程自動化。
比如華為在MWC2025發布全球首個AI-Centric 5.5G解決方案,將AI技術深度嵌入無線網絡,故障預判效率提升30%,并推出AI WAN解決方案助力運營商降低30%網絡運維成本。
5G-A的第三大技術優勢是通感一體。傳統通信網絡主要聚焦于數據傳輸,缺乏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在低空經濟領域,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和軌跡監測依賴于多種傳感器和復雜的協同系統,成本高且效率低。而通過將通信與感知功能深度融合,5G-A網絡能夠實現高精度的環境感知和實時反饋。
中國電信聯合華為、迅蟻、浙江大學打造的全球首個5G無人機醫療配送網榮獲 GSMA GLOMO“最佳移動互聯健康與福祉創新獎”。高精度的定位識別感知功能大幅縮短單次運送時間,單架次可滿足1—2人緊急用血需求,讓鄉村范圍內的“緊急補血”成為可能。
MWC2025不僅是一場技術秀,更通過實際案例展現了5G-A在行業端的規模化商用潛力與市場價值。
傳統5G網絡在低空經濟、工業物聯網等新興場景中,仍面臨成本高、部署難、協同弱的挑戰。而5G-A通過RedCap(輕量化5G)技術、無源物聯(P-IoT)及通感一體化創新,將連接邊界拓展至地面、低空、海洋等全域空間。
過去,時延抖動導致生產線難以動態調整,是工業領域的一大難題。海爾洗衣機工廠,傳統電纜系統由于頻繁的移動和彎折,產線切換需數小時停機調試。
面對這一難題,廣東聯通聯合格力與華為打造的全球最大5G-A黑燈工廠亮相MWC2025展會,斬獲GSMA 全球移動大獎“最佳專用網絡解決方案獎”和“最佳互聯經濟移動創新獎”。該工廠采用5G-A原生專網解決方案,通過部署風箏L專網,支持5G-LAN與RedCap技術,顯著提升了運行效率。全流程部署上萬個智能移動聯接,生產效率提升86%,成本降低20%,年產分體空調1200萬臺,產品實現零缺陷。
低空經濟領域,低空通信的時延和穩定性問題嚴重制約了無人機物流和應急救援的效率。在MWC 2025上,中國電信展示了全球首個5G-A全域覆蓋網絡,通過低空通信技術實現了無人機物流“抗震救災”的毫米級精準管控。“5G-A+8K-VR”低空直播系統能夠實時回傳高清畫面輔助決策,顯著提升了應急救援的效率和精準度,為低空經濟商業化落地掃清障礙。
工業場景中,設備遠程操控的高時延問題一直是制約生產效率和靈活性的難題。對此,愛立信的“工業元宇宙解決方案”,通過將AR眼鏡與5G-A網絡結合,工廠設備遠程操控時延被縮短至低于5毫秒,工人能夠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總體來看,MWC2025上展示了大量已落地的5G-A場景與案例,如車聯網、高端制造、低空飛行等,說明5G-A在重點領域,已經打開了更大的市場機遇。
MWC2025的5G-A成果爆發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用戶需求升級、運營商戰略轉型與產業鏈成熟的三重合力。
消費者對沉浸式體驗的需求持續攀升,例如XR、8K直播等場景,倒逼網絡性能升級。比如5G-A的下行速率達10Gbps、時延低至毫秒級,能夠支撐亞冬會8K超高清直播的雪粒細節呈現,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企業用戶則追求確定性網絡,例如格力工廠要求99.999%的網絡可靠性,只有5G-A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5G-A與AI技術的雙向奔赴,為運營商提供了新的增長引擎,推動其從“流量經營”向“體驗經營”轉型。隨著AI技術的普及,人類大規模生產tokens,預計到2030年,token消耗帶動的流量將超過當前移動互聯網接入總流量的3.5倍。而token流量高度依賴實時交互、低時延與超高密度連接,5G-A成為海量token穩定高效傳輸的有力支撐。
成本方面,隨著RedCap(輕量化5G)模組成本的顯著降低,物聯網模組成本從50美元降至20美元以下,讓物聯網設備的大規模接入成為可能。以中國電信為例,已經完成了150個城市超1.59億設備連接。5G-A已經進入大規模低成本部署的節點。
需求、技術、成本三重合力,共同推動了5G-A的發展。從MWC2025來看,5G-A的變革絕非單點突破,而是速度、連接、智能三大維度共振的結果。
5G-A正通過降低成本與拓展場景,從連接“可選項”變為產業升級的“必選項”,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必要底座,打開萬億級增長空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