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區域概念:
單區域OSPF中,整個網絡被視為一個區域,區域ID通常為0(骨干區域)。所有的路由器都在這個區域內交換鏈路狀態信息。
補充知識點:
OSPF為何需要loopback接口:
1.Loopback接口的作用:在配置OSPF之前,有經驗的網絡管理員會創建一個loopback接口,并為其分配一個IP地址,通常是一個內網保留IP地址,如10.0.0.1。不同路由器不會使用相同的IP地址。
2.OSPF配置與Loopback接口的關系:雖然OSPF配置并不強制要求設置loopback接口,但這樣做有其好處。在OSPF數據包頭中的路由器ID字段是由路由器上的最大IP地址確定的,這個ID值在建立和維護服務器關系時起確定唯一路由器的作用.
3.Loopback接口的優勢:如果與該地址相對應的接口down了,那么路由器就不得繼續用這個IP地址作用其路由器ID,而要重新選擇一個信最大的IP地址作為路由器ID。路由器的ID發生改變后,必須在對所有鏈路上對其鄰居重新介紹自己。假設你正在調試一臺路由器的接口,或者路由器有一條不是太穩定的鏈路,那么可能發生路由器不得不時常重新建立毗鄰關系和重新通告鏈路狀態,這就造成不必要開銷。所以一般情況下網管都會一起一個loopback接口,并分出一個IP地址,OSPF會首先將這個IP地址作為路由器的ID,就算其他接口有數值更大的IP地址,loopback接口的好處是除非手工關閉,loopback接口總是up的,不受任何鏈路狀態的影響,除了手工關閉,唯一能使它down掉的就只有路由器down掉,路由器都down掉了OSPF也沒有意義了
?二、實驗拓撲
三、實驗目的:
1. 實現單區域OSPF的配置
2. 描述OSPF在多路訪問中鄰居關系建立的過程
四、實驗步驟:
配置IP
運行OSPF
五、實驗調試
1.查看AR1當前激活的OSPF的接口信息
Hello ?10:Hello包發送的間隔為10秒;
Dead ?40:如果40秒內沒有收到鄰居的Hello包,則認為鄰居失效;
Poll ?120:輪詢間隔為120秒;
Retransmit ?5:LSA的重傳次數為5次;
Transmit delay 10:傳輸延遲為1秒
2.在AR1上查看當前設備的鄰居狀態
3.查看AR1上的當前設備LSDB(鏈路狀態數據庫)
4.在AR1查看當前的OSPF路由表
六、總結
區域劃分
為了減少LSA的數量和提高路由計算的效率,OSPF將整個自治系統劃分為多個邏輯區域。常見的區域類型有:
為了減少LSA的數量和提高路由計算的效率,OSPF將整個自治系統劃分為多個邏輯區域。常見的區域類型有:
①骨干區域(Area 0):是OSPF的核心區域,所有其他區域都必須直接或間接連接到骨干區域。它負責在不同區域之間傳輸路由信息,并維護整個自治系統的路由表。
②標準區域:可以包多個路由器和網絡,具有特定的區域ID。標準區域內的路由器只需了解本區域的詳細拓撲結構和路由信息,對于外部區域的路由信息通過骨干區域進行匯總和傳遞。
③末節區域(Stub Are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區域,不允許外部路由信息的引入,減少了LSA的數量和路由計算的復雜度。末節區域內部的路由器只需了解本區域的路由信息和到達骨干區域的默認路由。
④完全末節區域(Totally Stubby Area):是末節區域的一種更嚴格的形式,它不僅不允許外部路由信息的引入,還要求所有的路由器都使用默認路由到達外部網絡。這種區域適用于只需要訪問內部網絡資源的簡單場景。
OSPF具有快速收斂、精確的路由選擇、良好的可擴展性等優點,適用于大規模網絡。但同時,它也面臨配置復雜、占用資源較多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