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當大模型遇上金融運維:一場讓告警處理“脫胎換骨”的變革
2022年底,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AI技術徹底出圈;短短兩年后,大模型已悄然潛入金融行業的“心臟地帶”——運維系統。面對指數級暴增的告警信息、碎片化的處理流程,某頭部券商聯手擎創科技,用一場“AI+智能運維”的深度實驗,為行業提供了突破性解決方案。
?
二、痛點剖析:效率瓶頸與知識管理困境
去年國慶前夕,股市行情火爆,某券商核心交易系統突然爆發超10萬條告警信息。值班的運維團隊盯著滿屏閃爍的紅色警報,仿佛置身“數據風暴”中心——這可不是電影特效,而是真實的運維日常。
深入調研后,我們發現三大致命難題:
1.信息孤島加劇響應延遲
告警處理所需數據分散于數十個子系統,運維人員需跨平臺反復檢索。有工程師坦言:“處理一條告警如同拼湊碎片化拼圖,耗時耗力。”
?
2.知識資產利用率不足
盡管企業已建立知識庫,但80%的運維經驗仍以非結構化形式存儲于工單、聊天記錄等渠道,新人往往需要3個月才能初步掌握基礎操作。
?
3.經驗傳承存在斷層風險
資深工程師掌握大量隱性知識,但缺乏系統化沉淀機制。突發故障時,團隊高度依賴個別專家,存在明顯的人力資源瓶頸。
“當告警量以指數級增長時,傳統運維模式已觸及天花板。”該項目技術負責人的總結,揭示了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
?
三、技術突破:構建智能運維新范式
針對上述挑戰,我們開始探索將大模型技術應用到運維告警處理中。經過反復論證,最終選擇了基于RAG(檢索增強生成)等技術構建和優化智能告警處理系統。優化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1.知識庫結構化升級
首先對分散的運維文檔進行標準化改造,建立包含“故障現象”“影響分析”“處置流程”“風險預警”等字段的統一模板。同時開發多格式解析引擎,可自動提取Word、PDF、郵件等非結構化文檔中的關鍵信息,形成可機讀的知識圖譜。
?
2.雙層檢索增強決策效率
基于RAG技術構建的檢索引擎實現兩大創新:
①語義擴展檢索:系統自動解析告警上下文,關聯歷史故障特征。例如“數據庫響應延遲”告警會觸發對網絡拓撲、服務器負載等關聯指標的同步分析。
?
②多維精準匹配算法:綜合文本相似度、處置成功率、工程師操作偏好等因素,從知識庫中推薦最優解決方案,精準度較傳統方式提升40%。
?
3.場景化決策輔助系統
在輸出處置建議時,系統會動態疊加三重智能分析:
-
關聯近期系統變更記錄,規避配置沖突風險
-
整合多來源處置方案,生成標準化操作流程
-
標注高風險操作節點,提供實時預警提示
“系統不僅能回答‘怎么做’,還能解釋‘為什么這么做’。”一線運維人員的反饋,體現了技術落地的實用價值。
?
四、實踐成效:數字化能力的三維躍升
經過三個月生產環境驗證,該體系展現出顯著效益:
1.效率維度
單條告警平均處理時間從10分鐘縮短至3分鐘,值守團隊日均處理能力提升300%,從容應對節假日的流量高峰。
2.質量維度
處置方案準確率從85%提升至95%,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事故同比下降80%。系統內置的校驗機制有效降低了新人試錯成本。
3.知識維度
通過結構化沉淀3000+故障處置案例,新人培養周期壓縮67%。知識庫的持續自優化機制,確保經驗資產不斷增值。
更具前瞻性的是,系統已具備初步的預測能力。該券商在某次開盤前壓力測試中,提前2小時預警潛在資源瓶頸,助力團隊主動完成容量擴展,避免交易延遲事故。
?
五、推進方向: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治理
以上展示的大模型應用成果僅是智能運維轉型的一個小點點。下一階段“AI大模型+智能運維”的應用模式將聚焦在兩大方向:
1.故障預測模型:基于歷史數據訓練AI模型,實現故障發生前24小時的精準預警。
2.自動化修復體系:在風險可控場景下,允許系統自動執行標準化修復操作,將MTTR(平均修復時間)推向分鐘級。
該項目負責人小張認為:“未來運維工程師擔任的不再是‘救火隊員’的角色,更像是系統健康的管理專家”。這勾勒出人機協同的進化方向——人類專注策略優化與創新設計,AI承擔模式化分析與執行,共同推進更具韌性的金融基礎設施的落地與建造。
擎創科技,Gartner連續推薦的AIOps領域標桿供應商。公司專注于通過提升企業客戶對運維數據的洞見能力,為運維降本增效,充分體現科技運維對業務運營的影響力。
??行業龍頭客戶的共同選擇
了解更多運維干貨與行業前沿動態
可以右上角一鍵關注
我們是深耕智能運維領域近十年的
連續多年獲Gartner推薦的AIOps標桿供應商
下期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