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打語音電話的2G,到能發彩信、聊QQ的3G,這兩項陪伴了我們數十年的通信技術,正在悄然退出歷史舞臺。近日,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發布的《2025年7月2G和3G網絡關閉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百個運營商完成或計劃關閉2G/3G網絡,一場面向4G/5G的通信“新陳代謝”正在加速進行。
從“功臣”到“退場者”:為什么要關閉2G/3G?
2G和3G曾是通信史上的里程碑。1991年2G誕生,讓手機從“大哥大”變成能揣進口袋的便攜設備,實現了語音和短信的普及;2001年3G商用,第一次讓手機能瀏覽網頁、看模糊的視頻,為移動互聯網埋下伏筆。
但技術迭代的車輪從不停歇。如今,我們用手機刷高清直播、打云游戲、連智能家居,這些都需要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延遲——而2G(最高速率僅100kbps)和3G(最高2Mbps)早已力不從心。更關鍵的是,它們占用的寶貴頻譜資源,若讓給4G(LTE,最高1Gbps)和5G(最高10Gbps),能讓網絡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因此,關閉老舊網絡、釋放頻譜,成為全球運營商的共識。用GSA的話說:“這不是淘汰,而是為更高效的技術騰出空間。”
全球關閉進度:278次“退休計劃”正在進行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商已啟動278次2G/3G網絡關閉行動(包括已完成、計劃中、進行中),較2024年12月的77個國家和地區顯著增加,可見節奏正在加快。
?
分技術來看:
2G網絡:131家運營商參與關閉,其中29個國家和地區的51家已完成,40個國家和地區的66家計劃關閉,另有8個國家的14家正在推進。比如英國政府已明確要求2033年前關閉2G服務,Orange集團則計劃2030年前在歐洲關停2G網絡。
3G網絡:進度更快,147家運營商參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78家已完成,32個國家的50家計劃關閉,15個國家和地區的19家正在進行。
從時間線看,2025年將成為關閉高峰:37家運營商計劃關閉2G,39家計劃關閉3G。而從2015年至今,3G關閉速度始終快于2G,這與3G技術更難適應現代需求直接相關—畢竟現在連物聯網設備都更依賴4G的低延遲,3G的“中間態”定位已逐漸尷尬。
升級方向:4G和5G成絕對主力
?
關閉老舊網絡后,運營商會轉向何方?數據給出了明確答案:56.9%的運營商選擇同時升級到4G和5G,既保留4G的廣泛覆蓋優勢,又布局5G的高速率潛力;31.5%僅升級到4G(LTE),這類運營商多位于網絡需求較穩定的地區,4G足以滿足日常通信;僅4.6%直接跳向5G,說明5G雖先進,但短期內仍需4G“打底”;其余少量選擇保留3G與4G/5G共存,多為偏遠地區的過渡方案。
這種“4G+5G”為主的組合,既照顧了老年人、功能機用戶對4G的依賴,也能支撐年輕人、企業對5G的高需求,是目前最務實的選擇。
地區差異:歐洲領跑,非洲起步
從全球分布看,各地區進度差異明顯:
?
歐洲:以128次關閉(占比46%)居首,作為通信技術發源地之一,歐洲運營商對頻譜效率要求高,且用戶對新技術接受度強,比如德國、瑞典早已完成3G關閉。
亞洲:75次(27%)緊隨其后,中國、韓國等市場5G覆蓋領先,推動老舊網絡加速退出;
北美(7.6%)、拉美及加勒比地區(6.8%)、中東(6.1%)進度平穩,北美運營商更傾向于直接關停2G/3G,全力推進5G;
非洲目前僅7次(2.5%),但斯威士蘭等國已計劃2028年前關閉老舊網絡,未來增長潛力大。
這種差異本質是經濟和需求的映射:高收入地區更早擁抱新技術,而發展中地區則需平衡覆蓋成本與升級需求。
對我們有何影響?
普通用戶不必恐慌,關閉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若使用4G/5G手機,幾乎不受影響,反而能享受更流暢的網絡;若仍用2G/3G功能機,需關注運營商通知,及時更換支持4G的設備(現在很多入門機已支持4G,價格親民);物聯網設備(如智能表、POS機)用戶需提前與廠商確認兼容性,避免網絡切換后無法使用。
對行業而言,這場“新陳代謝”將釋放大量頻譜資源,讓5G能更廣泛地應用于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推動通信技術從“消費級”向“產業級”跨越。
2G和3G的退場,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它們曾用數十年改變了人類通信方式,如今讓位于更高效的技術,恰是科技進步的常態。
未來幾年,我們會看到更多地區加入關閉行列,4G和5G的覆蓋將更完善,通信成本也可能因效率提升而降低。而對于用戶,適應這種變化并不難—畢竟,誰不希望視頻通話更流暢、手機上網更快呢?
這場跨越數十年的技術交接,正在悄然重塑我們與世界連接的方式。
?
原稿放在以下鏈接中,需要自取https://pan.quark.cn/s/d107ddf9aea6
文件名:
GSA-2G_3G_Switch-Off_July_25_Summar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