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偉達CEO黃仁勛在鏈博會上明確提出“物理AI將是AI的下一浪潮”時,這個看似陌生的概念瞬間引發了科技圈的廣泛關注。究竟什么是物理AI?它與我們熟悉的人工智能有何不同?又將如何重塑我們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
?
?物理AI:讓AI真正“理解”物理世界
?
簡單來說,物理AI(Physical AI)是一種能夠深度理解物理規律、并在真實物理環境中自主決策和執行動作的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AI主要處理數據和信息不同,物理AI的核心突破在于將數字世界的智能與物理世界的規律打通——它不僅能“思考”,還能“行動”,更能在行動中不斷適配重力、摩擦力、材料特性等真實世界的物理約束。
?
比如,當傳統AI可以通過圖像識別判斷“這是一杯水”時,物理AI能進一步理解“杯子傾斜30度會灑出多少水”“用多大的力握住杯子才不會掉落”;當普通工業機器人只能按預設程序重復動作時,物理AI驅動的機器人能在遇到突發碰撞時,像人類一樣瞬間調整姿態保持平衡。
?
物理AI的三大核心能力
?
物理AI之所以被視為“下一浪潮”,源于它具備傳統AI難以企及的關鍵能力:
?
- 物理規律推理:通過算法模擬和學習自然界的物理法則,能預判物體運動軌跡、受力變化等,比如預測臺風路徑時同時考慮大氣壓強、地形摩擦等多重物理因素。
- 動態環境適配:在真實場景中實時感知環境變化并調整策略,例如家庭服務機器人遇到地面濕滑時,會自動改變移動速度和步幅。
- 精準執行控制:將數字決策轉化為符合物理規律的實體動作,像遠程手術機器人能根據組織硬度反饋調整器械力度,避免損傷正常細胞。
?
從實驗室到生活:物理AI的應用圖景
?
目前,物理AI的落地已初見端倪。在工業領域,搭載物理AI的機器人能在流水線上自主處理不同規格的零件,無需反復調試程序;在自動駕駛領域,它能更精準地預判其他車輛的剎車距離和行人動向,大幅提升行車安全;在家庭場景中,未來的服務機器人或許能像人類一樣靈活疊衣服、整理雜物,不再被“掉在地上的襪子”難住。
?
黃仁勛曾舉例,當AI能理解“一杯熱水放在玻璃桌上會留下印記”“潮濕的地面容易打滑”這些生活常識背后的物理邏輯時,人形機器人才能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而英偉達正在推動的Omniverse平臺,正是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讓AI在虛擬環境中先“學習”物理規律,再到真實世界中高效應用。
?
物理AI:AI從“數字智能”走向“實體智能”的關鍵
?
如果說過去十年的AI革命讓機器學會了“看”和“聽”,那么物理AI將讓機器學會“做”和“適應”。它不是對現有AI技術的否定,而是在數據智能基礎上的升級——讓人工智能從處理“0和1”的虛擬世界,真正扎根于有重力、有摩擦、有溫度的真實物理世界。
?
當物理AI技術成熟,我們或許會看到:災難現場的救援機器人能自主穿越廢墟;太空探測器能在未知星球表面靈活移動;甚至普通人也能通過AI助手遠程操控設備完成復雜的物理操作。這正是黃仁勛將其定義為“下一浪潮”的核心原因——物理AI,正在讓人工智能從“幕后分析”走向“臺前行動”,重塑人類與世界的交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