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知道了速度是不能疊加的,同時也知道這個疊加是怎么做到的,那么,我們實際上就知道了光速的來源,也就是這里的虛數單位的來源:
而它的來源則是,
但這是兩個速度的比率,而光速則是一個速度,為了讓這個比率可以成立,我們就得再添加一個速度,為了簡化起見,我們假定,
但這個假定實際上只意味著 是兩種單位的比值。但既然是兩種單位的比值,我們就讓時間單位為1,長度單位就是299792458也就行了,畢竟這個數值是由其它計算或者測量方式獲得的,至少在表層上沒有什么特別的道理。但是這個做法不嚴格,嚴格的做法是,先令,
此時得到,
這樣才得到假定的,
這樣翻過來倒過去有什么意義?難道不是同義反復嗎?顯然就是,但正如12m/s是觀察者測量的結果,觀察者又把這個結果解釋成10m/s+2m/s,就是說觀察者用自己觀察的現象抽象出理論,而我們這里就是把計算得到的結果,返回去定義長度和時間單位的關系。但這個做法并不是任意的,就像299792458m/s并不是任意的,它是觀察和計算的結果。那么問題就來到了,為啥會有這個數值?
回顧走到這一步,我們已經知道了,是把正寫和倒寫統一,且假定了速度可以合成這兩種思想最終導致了這個虛數單位的出現,也知道了是因為兩種速度具有天壤之別,這個虛數單位才會如此之大。但我們還不知道的是,為什么是這個數值。
這個數值只能從電磁學得到,那就是,
也就是說,它實際上來自于電磁波,它就是電磁波的波速。而能夠產生電磁波的最基本物質結構,就是基本電荷,也就是(正負)電子。所以這里的1米和1秒概念也必須來自于基本電荷。比如說對于基本電荷來說,它的長度為L米,它的周期為T秒。那么它就規定了一個最基本的長度和時間的關系,就是,
既然這個長度就是它的長度,周期就是它的周期,那么你就可以認為長度也是單位1,周期也是單位1,也就是說,
把單位拆開,
這就成了米和秒之間的比例關系,而不是電子的長度和周期的比例關系了:1秒就應當被定義為299792458米。我們用單位制和基于單位制的數值來度量時間和長度,而自然本身不依賴于度量,相反度量依賴于自然本身。所以當然是我們把電子的長度和周期都當作單位1來進行比較,進而定義米和秒的關系。至于這兩者的關系到底是什么樣的,當然我們測量一下就知道了。
其實L和T并不一定是電子的長度和周期,也可能是電子的長度的若干倍或者周期的若干倍,但是對于基于電子的所有的運動學和電學的單位制來說,這并不重要,就直接認為兩者都是1就行了。事實上若發現兩者還有不是一比一的比例關系,也無所謂,再調節或者不調節都可以,因為畢竟只是相對量而已。假定了一比一的比例關系,加上測量得到的數值(可以測量光速本身也可以分別測量真空磁導率和真空介電常數),最終就定義了米和秒的關系。當然這個數也就是一個純數,這就意味著,米是一種秒,或者秒是一種米。正如一百萬是一種一,一是一種一百萬一樣,數量的差別并不導致它們是不同的東西,但正是數量的差別才使得它們顯示為不同的東西。這體現了量變導致質變的根本原理。換句話說,就是一切皆數,數量的差異導致了同樣的東西體現出不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