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 HTML 標記,在不同語言的文本下,顯示出來的字體和粗細確實可能會不一樣,原因如下:
🌍 不同語言默認字體不同
-
瀏覽器字體回退機制
CSS 里寫的字體如果當前系統不支持,就會回退到下一個,比如: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中文常常會回退到
SimSun
,Microsoft YaHei
,Noto Sans SC
等。 - 英文常用的是
Arial
,Times New Roman
,Roboto
,Helvetica
等。 - 如果沒有指定多語言支持的字體,不同語言顯示時就會使用不同系統默認字體。
- 中文常常會回退到
-
字體對語言的支持不一致
某些西文字體(如Arial
)對中文的支持很差,顯示中文時會被系統自動替換成其他字體。
🧱 字體設計本身差異(含粗細)
-
中文字體和西文字體的字重定義不一樣。比如:
- 英文字體的
font-weight: 400
看起來很細; - 中文字體即使是
400
,在視覺上也比英文粗很多(尤其像“微軟雅黑”)。 - 有些字體的
bold
效果也會因語言不同表現出強弱不一的加粗。
- 英文字體的
🔤 字體渲染差異
- 操作系統(Windows, macOS, Linux)和瀏覽器(Chrome, Safari, Firefox)對字體的渲染方式也會有區別,特別是對于非拉丁文字(中文、日文、韓文等)。
? 示例對比
<p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weight: 400;">This is English text.
</p>
<p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weight: 400;">這是中文文本。
</p>
同樣的 Arial
和 font-weight: 400
,你會發現英文是細的,而中文可能是另一種字體、而且看起來更粗。
🛠 如何統一字體效果?
如果你希望中文和英文看起來盡量一致,可以使用專門設計為多語言統一風格的字體,比如:
Noto Sans
/Noto Sans SC
Microsoft YaHei UI
PingFang SC
(macOS 中文)Roboto
+Noto Sans CJK
并通過 CSS 指定更細致的字體設置,例如:
body {font-family: 'Noto Sans', 'Noto Sans SC', sans-serif;font-weight: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