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計算機論文范文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課程改革
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課程內容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必備的基本素質。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上機實驗,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1存在的問題
在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開展過程中,隨著實驗設備的更新、師資隊伍壯大與教學手段的不斷變革,實驗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程度提升,但是根據筆者多年計算機基礎教學體會,高校文科類專業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內容滯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不斷滲透,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必須與各專業學科融合,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知識有不同要求。但目前多數高校文科類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仍然沿襲以往“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內容,教學內容滯后于知識的更新,各專業開設計算機課程內容完全相同,不利于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和解決問題創新能力的提升。
2實驗教學不分層次。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同時我國大部分中小學也開展了信息技術課程,大學入校生的計算機水平相較以往有了很大進步,但我國也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導致學生計算機水平也相差較大。在實際教學中因為要考慮絕大多數同學的知識程度,從而使得計算機基礎分布在兩端的學生都沒有好的學習體驗。
3實驗模式、教學手段落后。由于大部分知識點已在理論課堂上講解,學生上機操作過程主要是進行驗證性操作,缺乏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內容,使得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逐漸失去對實驗課的興趣。同時,實驗教學相比理論教學的特殊性在于很多時候需要教師進行一對一的答疑解惑。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公共課,一般都是大班教學,參與實驗人數較多,一旦遇到難度較大或內容較多的知識點,學生出現問題較多,教師就很難兼顧。得不到及時指導的學生就會將問題棄之一旁,不管不顧,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4師資薄弱。實驗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充當引導與指導的角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現象,對實驗教學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實驗教師被劃為“教學輔助人員”,對他們的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績效激勵等與普通教師存在區別,這些都直接挫傷了實驗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也造成實驗教師隊伍缺乏高職稱的學術帶頭人,具有豐富實驗指導經驗的教師不足。
5考核形式單一。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考核主要依靠期末考試成績結合平時上機課作業或實驗報告完成情況決定,這種方式存在很大隨意性,學生完成的作品不易保存,考核公平性不易控制等[1]。
2改革措施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環節,是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現代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籌碼。
1以專業應用為導向通過對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社會對該專業計算機應用需求的調查,構建以專業應用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3]。注重不同專業對計算機課程內容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對計算機課程進行模塊設計,分為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基礎模塊為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內容以計算機文化基礎為主;專業模塊可根據專業不同開設相應應用軟件和程序設計語言,如Photoshop、Flash、SPSS、Protel等。
2實施分層次教學為了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和技能,并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初始能力差異,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可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和進行水平測試,了解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程度,根據問卷和測試結果,實施分層次教學。對于測試分數較高的學生進行情況摸底,部分可直接跳過計算機課程中的基礎模塊,可根據自己興趣和專業方向選擇后續課程學習,如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SPSS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學習更高程度的計算機知識。
3改革實驗教學模式與方法計算機基礎課程理論部分較少,操作性強,目前絕大部分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理論與實驗分開講授,教師在多媒體教室講解理論或操作,學生再到機房進行相應練習。往往由于時間安排的脫節和理論實驗課程授課教師不一致,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改變這一現狀,可減少或取消理論授課課時,特別是操作相關內容全部在機房講解。機房采用網絡教學軟件,在教師機端可進行廣播示范、遠程控制、發送作業,學生端可電子舉手、分組討論、作業提交等,給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極大便利。
4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跟蹤計算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