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發現了一個巨牛的人工智能學習網站,通俗易懂,風趣幽默,忍不住分享一下給大家。點擊跳轉到教程。
從領域建模中的實體劃分、項目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兩個角度,對這幾個概念進行簡析。
得出的主要結論是:在項目應用中,VO對應于頁面上需要顯示的數據(表單),DO對應于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數據表),DTO對應于除二者之外需要進行傳遞的數據。
一、實體類
百度百科中對于實體類的定義如下:
實體類的主要職責是存儲和管理系統內部的信息,它也可以有行為,甚至很復雜的行為,但這些行為必須與它所代表的實體對象密切相關。
根據以上定義,我們可以了解到,實體類有兩方面內容,存儲數據和執行數據本身相關的操作。這兩方面內容對應到實現上,最簡單的實體類是POJO類,含有屬性及屬性對應的set和get方法,實體類常見的方法還有用于輸出自身數據的toString方法。
?
?
二、領域模型中的實體類
領域模型中的實體類分為四種類型:VO、DTO、DO、PO,各種實體類用于不同業務層次間的交互,并會在層次內實現實體類之間的轉化。
業務分層為:視圖層(VIEW+ACTION),服務層(SERVICE),持久層(DAO)
相應各層間實體的傳遞如下圖:
?
項目中我們并沒有嚴格遵循這種傳遞關系,但這種和業務層次的關聯對我們理解各實體類的作用是有幫助的。(我們沒有接觸到PO的原因,我理解為ORM對PO進行了封裝)
以下是資料的原文,上圖是基于此繪制的:
概念:
VO(View Object):視圖對象,用于展示層,它的作用是把某個指定頁面(或組件)的所有數據封裝起來。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數據傳輸對象,這個概念來源于J2EE的設計模式,原來的目的是為了EJB的分布式應用提供粗粒度的數據實體,以減少分布式調用的次數,從而提高分布式調用的性能和降低網絡負載,但在這里,我泛指用于展示層與服務層之間的數據傳輸對象。
DO(Domain Object):領域對象,就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有形或無形的業務實體。
PO(Persistent Object):持久化對象,它跟持久層(通常是關系型數據庫)的數據結構形成一 一對應的映射關系,如果持久層是關系型數據庫,那么,數據表中的每個字段(或若干個)就對應PO的一個(或若干個)屬性。
模型:
???????下面以一個時序圖建立簡單模型來描述上述對象在三層架構應用中的位置
l????????用戶發出請求(可能是填寫表單),表單的數據在展示層被匹配為VO。
l????????展示層把VO轉換為服務層對應方法所要求的DTO,傳送給服務層。
l????????服務層首先根據DTO的數據構造(或重建)一個DO,調用DO的業務方法完成具體業務。
l????????服務層把DO轉換為持久層對應的PO(可以使用ORM工具,也可以不用),調用持久層的持久化方法,把PO傳遞給它,完成持久化操作。
l????????對于一個逆向操作,如讀取數據,也是用類似的方式轉換和傳遞,略。
三、項目中的實體類
項目中常見的實體類有VO,DO和DTO,命名規則也常是以相應字符串結尾,如*VO.Java。但是DTO不總是遵循這個規則,而通常與他的用途有關,如寫成*Query.java,表示存儲了一個查詢條件。項目中實體類出現的業務層次也沒有這么嚴格,例如我們可以在視圖層就組裝一個DO,也可以將一個VO從持久層傳出來,所以與業務分層相關聯的劃分方法顯得有些冗余。從項目代碼中抽象出的理解是:VO對應于頁面上需要顯示的數據,DO對應于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DTO對應于除二者之外需要進行傳遞的數據。
?
PO(persistant object) 持久對象
?
在 o/r 映射的時候出現的概念,如果沒有 o/r 映射,沒有這個概念存在了。通常對應數據模型 ( 數據庫 ), 本身還有部分業務邏輯的處理。可以看成是與數據庫中的表相映射的 java 對象。最簡單的 PO 就是對應數據庫中某個表中的一條記錄,多個記錄可以用 PO 的集合。 PO 中應該不包含任何對數據庫的操作。
DO(Domain Object)領域對象
就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有形或無形的業務實體。
TO(Transfer Object) ,數據傳輸對象
在應用程序不同 tie( 關系 ) 之間傳輸的對象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數據傳輸對象
這個概念來源于J2EE的設計模式,原來的目的是為了EJB的分布式應用提供粗粒度的數據實體,以減少分布式調用的次數,從而提高分布式調用的性能和降低網絡負載,但在這里,我泛指用于展示層與服務層之間的數據傳輸對象。
VO(value object) 值對象
通常用于業務層之間的數據傳遞,和 PO 一樣也是僅僅包含數據而已。但應是抽象出的業務對象 , 可以和表對應 , 也可以不 , 這根據業務的需要 。用 new 關鍵字創建,由 GC 回收的。
BO(business object) 業務對象
從業務模型的角度看 , 見 UML 元件領域模型中的領域對象。封裝業務邏輯的 java 對象 , 通過調用 DAO 方法 , 結合 PO,VO 進行業務操作。 business object: 業務對象 主要作用是把業務邏輯封裝為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其它的對象。 比如一個簡歷,有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社會關系等等。 我們可以把教育經歷對應一個 PO ,工作經歷對應一個 PO ,社會關系對應一個 PO 。 建立一個對應簡歷的 BO 對象處理簡歷,每個 BO 包含這些 PO 。 這樣處理業務邏輯時,我們就可以針對 BO 去處理。
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 簡單無規則 java 對象
純的傳統意義的 java 對象。就是說在一些 Object/Relation Mapping 工具中,能夠做到維護數據庫表記錄的 persisent object 完全是一個符合 Java Bean 規范的純 Java 對象,沒有增加別的屬性和方法。我的理解就是最基本的 Java Bean ,只有屬性字段及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
DAO(data access object) 數據訪問對象
是一個 sun 的一個標準 j2ee 設計模式, 這個模式中有個接口就是 DAO ,它負持久層的操作。為業務層提供接口。此對象用于訪問數據庫。通常和 PO 結合使用, DAO 中包含了各種數據庫的操作方法。通過它的方法 , 結合 PO 對數據庫進行相關的操作。夾在業務邏輯與數據庫資源中間。配合 VO, 提供數據庫的 CRUD 操作.
?
轉自:https://blog.csdn.net/wangxin1982314/article/details/5195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