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中年人正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等生活壓力,然而在職場上又面臨被裁員或在招聘中年齡超限的尷尬局面。那么,我們如何應對此危機呢?ABZ理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天窗。
ABZ理論由著名的創業者+投資人,LinkedIn和Paypal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提出,理論的核心是:無論你在任何時刻,手中都需要有三個計劃:A計劃、B計劃和Z計劃。
- A計劃:你正在從事的,也能夠長期從事下去的工作。你覺得值得投入,并能夠收獲成就感和安全感的工作。
- B計劃:A計劃之外,給自己培育一些新機會的計劃,可以是真正的夢想或興趣所在。并且,在未來某一個時刻,B計劃的收入超過A計劃時或在A計劃中被替代(失業)時,B計劃可以升級為A計劃,開始新的一份失業。B計劃也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夢想。
- Z計劃:可以理解為逃生艙,應對最糟糕的情況時啟動的計劃。當A和B計劃全部落空時,Z計劃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讓我們有個緩沖時間,重新起航。
下面就詳細了解一下ABZ計劃的具體實施和舉例。
A計劃
A計劃毫無疑問就是目前的本職工作,無論你是否喜愛它,但它能夠為你提供工資來源或其他的一些成就和價值。如果此計劃與你的夢想十分接近,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被裁員之前,或跳槽之前,它可以讓我們衣食無憂。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需要ALL IN到此處。隨著年齡的增長,競爭力(或性價比)的減弱,在某一經濟危機或企業危機的時刻,就可能成為待宰羔羊。
B計劃
B計劃,也是8小時之外的計劃。有句很流行的話:工作之外的8小時,才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根本的差別。8小時之外,如果只是吃喝玩樂,那么B計劃便不存在了。B計劃的實施需要我們克服惰性,在工作之外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定向培養一項技能,創造一番新事業。
B計劃可以是一項能力,也可以是一份事業,一定要多嘗試。比如,你是一個程序員,你的B計劃可以是寫博客構建自己的個人品牌和粉絲群里。你也可以錄制教學視頻,傳授知識的同時獲得收益和構建個人品牌,最終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講師。你可以開發一款自己的APP,并運營起來,在某一個時間點把它做成一個企業,成為創始人或賣掉。你也可以研發出一套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進行售賣。
最終的目標就是,讓B計劃給你帶來的收益和成就感超過A計劃,然后脫離A計劃,全心實施B計劃。
Z計劃
時也運也命也,如果就是那么倒霉,A計劃失敗,B計劃暫時無法啟動,那就需要用Z計劃來進行托底。通俗的來說,就是手頭要留下足夠你生活半年的資金。
無論是否買房還貸,無論生活的擔子多大,在執行A計劃時都要在另外一個賬務中準備相應的“備付金”。過冬、保命、重新開始全靠它。
小結
準備ABZ計劃可能會比較辛苦,但真正啟動之后,會發現在職場中會少很多焦慮,會更加游刃有余。就拿我個人來說,已經開啟了2個B計劃,雖然目前都無法養活自己,但當B計劃能夠養活自己的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輕松明朗起來。
原文鏈接:www.choupangxia.com/topic/de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