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80%的碼農都做不了架構師?>>> ??
1、ifstat
是一個網絡流量監測程序。能查看網卡的流出和流入的字節. 概要:ifstat就像iostat/vmstat描述其它的系統狀況一樣,是一個統計網絡接口活動狀態的工具。 參數: -l 監測環路網絡接口(lo)。缺省情況下,ifstat監測活動的所有非環路網絡接口。經使用發現,加上-l參數能監測所有的網絡接口的信息,而不是只監測lo的接口信息,也就是說,加上-l參數比不加-l參數會多一個lo接口的狀態信息。 -a 監測能檢測到的所有網絡接口的狀態信息。使用發現,比加上-l參數還多一個plip0的接口信息,搜索一下發現這是并口(網絡設備中有一個叫PLIP (Parallel Line Internet Protocol). 它提供了并口...) -z 隱藏流量是無的接口,例如那些接口雖然啟動了但是未用的 -i 指定要監測的接口,后面跟網絡接口名 -s 等于加-d snmp:[comm@][#]host[/nn]] 參數,通過SNMP查詢一個遠程主機 -h 顯示簡短的幫助信息 -n 關閉顯示周期性出現的頭部信息(也就是說,不加-n參數運行ifstat時最頂部會出現網絡接口的名稱,當一屏顯示不下時,會再一次出現接口的名稱,提示我們顯示的流量信息具體是哪個網絡接口的。加上-n參數把周期性的顯示接口名稱關閉,只顯示一次) -t 在每一行的開頭加一個 [url=javascript:;]時間[/url] 戳(能告訴我們具體的時間) -T 報告所有監測接口的全部帶寬(最后一列有個total,顯示所有的接口的in流量和所有接口的out流量,簡單的把所有接口的in流量相加,out流量相加) -w 用指定的列寬,而不是為了適應接口名稱的長度而去自動放大列寬 -W 如果內容比終端窗口的寬度還要寬就自動換行 -S 在同一行保持狀態更新(不滾動不換行)注:如果不喜歡屏幕滾動則此項非常方便,與bmon的顯示方式類似 -b 用kbits/s顯示帶寬而不是kbytes/s(bit和byte有何區別應該都知道吧) -q 安靜模式,警告信息不出現 -v 顯示版本信息 -d 指定一個驅動來收集狀態信息
2、nload
參數: -a:這個好像是全部數據的刷新時間周期,單位是秒,默認是300. -i:進入網卡的流量圖的顯示比例最大值設置,默認10240 kBit/s. -m:不顯示流量圖,只顯示統計數據。 -o:出去網卡的流量圖的顯示比例最大值設置,默認10240 kBit/s. -t:顯示數據的刷新時間間隔,單位是毫秒,默認500。 -u:設置右邊Curr、Avg、Min、Max的數據單位,默認是自動變的.注意大小寫單位不同! h|b|k|m|g h: auto, b: Bit/s, k: kBit/s, m: MBit/s etc. H|B|K|M|G H: auto, B: Byte/s, K: kByte/s, M: MByte/s etc. -U:設置右邊Ttl的數據單位,默認是自動變的.注意大小寫單位不同(與-u相同)! Devices:自定義監控的網卡,默認是全部監控的,使用左右鍵切換。 如只監控eth0命令:# nload eth0 使用 $ nload eth0 ,可以查看第一網卡的流量情況,顯示的是實時的流量圖, $ nload -m 可以同時查看多個網卡的流量情況。 ? 默認的是eth0網卡,如果你想監測eth1網卡的流量(#nload eth1) ?
3、iftop
該站點中的 tonyty163?? 已經記錄了連接:http://www.ttlsa.com/html/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