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相機定義
工業相機是應用于工業領域、安防和交通等對相機要求較高領域的攝像機,功能就是將光信號轉變成有序的電信號,此信號經過模數轉換為數字信號,然后傳遞給圖像處理器。與一般的家用相機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穩定性能(一般可連續工作數天)、拍照能力(一般一秒內可拍幾十張甚至數百張圖片)和抗干擾能力(工廠環境電磁干擾嚴重);在相機掃描方式上(工業相機為逐行掃描,普通的相機是隔行掃描)和輸出數據(工業相機輸出的是裸數據(raw data),適合進行高質量的圖像處理,而普通相機拍攝的圖片經過了mjpeg壓縮,圖像質量相對較差)方面也有不同。更為詳細的不同之處,可參見下方鏈接:
工業相機與普通相機的差別
按照相機芯片來劃分,可以將工業相機分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兩種類型。CCD即感光耦合元件,應用中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基本單位。CCD主要材質為硅晶半導體,透過光電效應,由感光元件表面感應來源光線,從而轉換成儲存電荷的能力。CMOS即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其材質主要是利用硅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正電)和P(帶負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經過處理后直接轉換成對應的數字信號。這兩者的原理和區別可見下方鏈接,講的很好:
相機基礎知識講解:CMOS和CCD
二、常用類型
1.工業面陣相機
面陣相機是由許多像素元組成的一個矩形陣列,每個像素單元都是一個方形傳感器,可以獲取二維圖像信息,測量圖像直觀。缺點是像元總數多,而每行的像元數一般較線陣少,幀幅率受到限制。其應用面較廣,如面積、形狀、尺寸、位置,甚至溫度等的測量。
此類相機采用 CCD 或 CMOS 芯片,像素區間在30萬-1.5億,接口為USB,GIGE,Camera Link, CoaXPress等,觸發方式有三種:支持硬觸發、軟觸發及自由運行模式,支持對增益、曝光時間、白平衡、Gamma 校正、LUT、Binning 等進行調節。
2.工業線陣相機
線陣相機的像素單元排成一列,有1K,2K,4K,8K,12K,像素單元有5μm,7μm,10μm,14μm等,拍攝的照片為1維圖像,完整的圖像必須需要相機或物體一方保持運動狀態連續拍攝才能生成,所以一般用于連續運動物體成像或需要連續的高分辨率成像的場合。
3.智能相機
智能相機是一種高度集成的光學檢測工具,用于控制質量和提高生產率。它包括工業機器視覺系統的所有元素,將圖像采集、處理與通信功能集成于單一相機內,從而提供了具有多功能、模塊化、高可靠性、易于實現的機器視覺解決方案。在智能相機中封裝了一些簡單的圖像處理算法模塊,如幾何邊緣的提取、Blob、灰度直方圖、OCV/OVR、一維碼/二維碼,簡單的定位和搜索等,用戶可以直接應用。
智能相機由圖像采集單元(CCD/CMOS相機和圖像采集卡)、圖像處理單元(對圖像數據進行實時存儲,同時進行圖像處理)、圖像處理軟件(基本均為相機廠家自行開發的,如dalsa的 iNspect Express,包括一些簡單的圖像處理算法)、網絡通信裝置(一般內置以太網通信裝置,并支持多種標準網絡和總線協議)等構成。
4.立體相機
立體相機又稱為3D相機、深度相機,種類一般分為雙目立體、3D 激光輪廓傳感器、基于TOF(Time Of Fly)、結構光幾種。
雙目立體視覺的深度相機類似人類的雙眼,不對外主動投射光源,完全依靠拍攝的兩張圖片來計算深度。目前國內外均有廠商來做,后面會專門介紹下國內的視覺廠家。其缺點是相對依賴圖像特征來進行匹配,所以在光照較暗或過度曝光的情況下效果較差,另外如果被測場景本身缺乏紋理,那就很難進行特征提取和匹配。更為詳細的闡述見"計算機視覺life"大佬的文章,鏈接:
深度相機原理揭秘–雙目立體視覺
3D 激光輪廓傳感器結構包括激光發射器、相機、鏡頭以及感光芯片等,采用的原理是激光三角測距法,原理很多,大家自行查詢。這種類型的相機可以自制也可以買廠家做好的。
基于結構光法的深度相機不依賴于物體的顏色和紋理等特征,采用了主動投影已知圖案的方法來實現匹配過程。原理見鏈接
深度相機原理揭秘–結構光
Tof類型的深度相機基本原理是通過連續發射光脈沖(一般為不可見光)到被觀測物體上,然后接收從物體反射回去的光脈沖,通過探測光脈沖的飛行(往返)時間來計算被測物體離相機的距離。具體原理見鏈接:
深度相機原理揭秘–飛行時間(TOF)
三、廠商介紹
目前用的比較多的,國內有海康威視,大恒,大華,凌云。
國外的有康耐視,DALSA,SICK,balser,寶盟,基恩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