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功能失效的情況。排除裝配異常的話,功能失效一般是電路可能出現故障,具體可能是某個元器件損壞了。需要研發及時分析定位故障原因及時改善排除故障,尤其是在試產階段,顯得十分重要,因為故障缺陷越到后期發現,后果越嚴重,解決的成本就越高。
一般情況下,設備出現故障由終端公司研發工程師通過故障現象復現、輸入輸出檢查大體定位、電源及管腳狀態測量,交叉驗證等措施及時分析定位到具體某個器件出現損傷;做基本觀察記錄后,將器件郵寄給原廠分析。
原廠廠家收到器件后對器件做失效分析,其關鍵分析過程一般如下,以被動器件為例。
1、外觀檢查
檢查損傷器件外表是否有異常現象,比列裂紋、針孔之類的;
常常會用到電子放大鏡設備觀察器件六個表面,并生成圖片。
2、電氣特性
用專用儀器對器件電氣特性參數做測量檢查,看其是否滿足規格要求;
例如:阻值、容值和感值,阻抗特性、絕緣特性等參數。
3、內部檢查
借助特殊儀器設備,能夠清晰的觀察器件內部情況看是否異常:
1)比如擊穿、燒毀等現象
?
2)比如機械應力損傷
? ? ? ? ? ? ? ? ? ? ? ? ???
4、故障解釋
解釋產生故障的過程和機理,請參考如下圖例:
1)電應力擊穿燒毀
2)機械應力損傷
最后,通過上述測試驗證和分析,原廠會形成一份較為完善的正式報告類似8D報告反饋給終端公司,以便研發排查隱患。
根據過往的經驗,器件失效的影響因素大致:
溫度影響、濕度影響、電壓影響、應力影響、溫度沖擊影響等。
被動器件常見的故障模式與失效分析小結如下:
祝工作生活日拱一卒,有事私信聯系!
文章若有幫助,或點贊分享或轉載收藏,都是持續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