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鏈路聚合概述
定義
將多條物理鏈路捆綁為一條邏輯鏈路,提升帶寬與可靠性。
? ? ? ? ? ? ? ? ??
? ? ? 2. 應用場景
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之間的互聯,支持二層(數據鏈路層)和三層(網絡層)聚合。
二、核心作用
增加帶寬
聚合鏈路的總帶寬 = 所有成員鏈路帶寬之和。提高可靠性
成員鏈路互為備份,單條故障時流量自動切換至其他鏈路。
三、工作模式
模式 | 協商機制 | 特點 |
---|---|---|
靜態聚合 | 無協議交互 | 手動創建/刪除;端口選擇基于本端參數(速率、雙工等);配置簡單但靈活性低。 |
動態聚合 | 使用LACP協議交互報文 | 自動協商成員端口;根據本端與對端信息選擇參考端口;支持鏈路狀態動態調整。 |
LACP協議(IEEE 802.3ad標準):
主動模式(Active):端口主動發起協商。
被動模式(Passive):僅響應對端請求(默認模式)。?
? ? ?靜態聚合流程:
?動態聚合流程:
四、負載均衡原理
基于數據流進行負載分擔,避免單條鏈路擁塞。
負載分擔策略(示例為Cisco配置):
五、流程
靜態聚合:創建組 → 關閉LACP → 選擇參考端口 → 對比成員端口參數 → 激活一致端口。
動態聚合:創建組 → 啟用LACP → 交互協議報文 → 協商一致端口 → 激活鏈路。
總結:鏈路聚合通過邏輯捆綁物理鏈路,實現帶寬疊加與故障冗余;靜態模式配置簡單,動態模式(LACP)靈活可靠;配置時需嚴格保證成員端口參數一致,并合理選擇負載均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