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外賣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風云變幻。在這一背景下,外賣行業動向備受關注。
近日,針對抖音上線團購版外賣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為此,大公科技以商家身份咨詢了抖店客服,對方回應稱,沒有自建外賣的打算,團購版外賣,就是在團購的基礎上增加的配送功能。
在相關詞條下,有網友直言“外賣是平臺電商的必爭之地”,也有網友戲稱“玩別人剩下的沒意思”。
事實上,抖音布局外賣行業要追溯到2022年。2022年7月15日,抖音開始嘗試推出餐飲的即時配送服務,彼時,該功能叫做“團購配送”。
2024年11月起,抖音將原有的團購配送業務升級為“隨心團”業務,升級后的團購商品既支持配送到家,也支持用戶到店核銷。為提升服務質量,抖音自2025年6月30日起,將商家入駐“隨心團”業務從自主申請變為定向邀請,準入核心是“品質商戶”,需滿足堂食服務、履約能力、品牌力等硬指標。
除此之外,大公科技注意到,6月23日,由字節跳動旗下的北京有竹居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探飯”小程序正式上線,搭載豆包大模型,目前該程序僅支持抖音小程序,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美食推薦、AI點菜、團購外賣等服務。
事實上,在當前外賣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京東、美團、淘寶等巨頭間的“戰火”從未停歇,部分平臺公開的訂單數據也頗為亮眼。
據齊魯晚報等報道,自2025年2月正式上線外賣業務后,京東先后兩次宣布投入“百億補貼”。6月18日,京東外賣宣布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進入7月,其攻勢持續加碼,啟動“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扶持更多品類標桿品牌實現單量破百萬。
美團作為外賣行業的頭部品牌,一直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據交銀國際研報顯示,2024年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占比65%。北京商報報道提到,美團內部于近期發布戰報顯示,7月12日23點36分,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再創新高,達1.5億。其中,神搶手單量超5000萬單,拼好飯單量超3500萬單。
據人民財訊消息,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宣布,在訂單結構向全品類深度拓展的同時,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創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購)。
在這場外賣大戰里,“補貼”成為其中一個主戰場。除了京東推出的百億補貼,美團、淘寶也相繼推出了大額補貼券,不僅如此,近期的“0元購”也深受消費者關注。比如日前在美團平臺搜索“0元喝庫迪”、“益禾堂免單”、“滬上阿姨周年有禮”等關鍵詞,消費者有機會領取限時免單券。
如今來看,似乎只有抖音這一家頭部即時零售業務的平臺沒有參與補貼大戰。
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抖音目前確實沒有大規模參與即時零售的補貼大戰,一是履約體系尚未成熟:抖音外賣仍依賴第三方配送(如順豐同城、閃送),缺乏自營履約網絡,難以承接補貼帶來的爆量訂單。二是戰略重心仍在“到店”:抖音當前在本地生活的重點是通過短視頻/直播為商家引流到店,而非“到家”即時配送。三是資源分配優先級問題:抖音同時面臨電商增長壓力和到店業務競爭,尚未全力投入即時零售。
柏文喜認為,未來抖音很可能會推出外賣補貼,但方式會不同。抖音大概率會在履約體系(如騎手網絡、前置倉)布局完成后,再啟動補貼,而非現在“硬打”價格戰。形式上可能更偏向“內容+優惠”結合,如通過直播發券、達人探店套餐、限時團購等形式,而非美團、京東的“滿減紅包”。另外,抖音可能避開“低價內卷”,主打“品質商家+內容種草”,以核銷率和高客單價為核心指標。
與美團、京東等已經開展補貼活動的平臺相比,“(抖音)短期不會被落下,長期取決于履約基建。抖音擁有6億日活用戶和極強的內容種草能力,即使補貼晚一步,也能快速起量。但其短板在于履約效率和供應鏈深度,如果未來6-12個月內無法補齊,可能會在用戶心智上被美團/阿里‘鎖死’。”柏文喜進一步表示。
但是,在這場補貼大戰背后,商家并不完全是“受益人”。
日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公開回應了“外賣大戰”,他重點提到了兩方面問題:一是美團不愿參與內卷,并且一直在反對內卷,最后還是被卷入,但參戰是為了生存;二是外賣大戰帶來很多泡沫,希望社會各界能夠討論和反思。這場由電商平臺掀起的“外賣大戰”,對餐飲產業也帶來了影響,北京南城香餐飲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汪國玉表示,外賣大戰下餐飲商家整體線上滲透率明顯增加,但客單價下滑、利潤率下降也是肯定的,希望呼吁和幫助行業回歸理性,公平競爭。
未來,抖音在外賣領域究竟會如何發展,是繼續以品質化為核心小步推進,還是會有新的戰略調整,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