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基礎需要傾聽,但如果對方聽不進你的話,即便你說的再有道理,對方也很難入心。讓我們看看鬼谷子的“飛箝”之術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發吧!
“飛箝”之術,源自中國古代兵法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的智慧,是其《鬼谷子》一書中的重要策略思想。在古代,“飛箝”主要被用于政治、外交及軍事斗爭中,是一種高超的說服與操控技巧,旨在通過言語和行為的巧妙運用,達到影響他人、控制局勢等目的。在現代社會,飛鉗之術被廣泛應用于商業談判、政治外交、人際交往等多個領域。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可能用不到太多的“心計”(也不推薦用,哈哈),但適當的學習“飛箝”術,確實有助于提升溝通效率,讓自己的意見更容易被“聽者”接納,大家能很快地達成一致的意見,可以有效減少組織內部的溝通內耗,那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飛箝”(此處,根據我們日常的溝通場景,對飛箝的解釋有一定的方向偏重性,主要是考慮到古籍中的解釋更適合古代的場景,我們現代日常的場景下,有些說法不太適用)。
飛:意指“飛揚”,可以理解為通過贊美、夸獎、肯定等方式,使對方心情愉悅,放松警惕,如同鳥兒展翅高飛般自由自在。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發現并放大對方的優點或利益點,使用贊美、鼓勵、認同等正面情緒的表達,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和賞識,從而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和好感。在實際操作中,這包括對對方性格、成就、需求的精準把握,通過正面反饋使其心情“飛”揚,愿意接近并聽取意見。飛的策略在于營造一個和諧、積極的溝通氛圍,讓對方在無意識中打開話匣,透露更多信息。
箝:即“鉗制”,是指在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和溝通基礎后,適時引入控制或引導的手段,如同用鉗子牢牢夾住對方的思想或意愿。這一步驟要求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先前獲取的信息和建立的關系,巧妙地提出觀點、建議或要求,使對方在逐漸地理解或接納你的建議或方案。箝制策略的關鍵在于把握對方的需求點,然后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讓對方覺得遵循你的提議是很合理的方案。
“飛箝”之術的精髓在于靈活運用“飛”與“箝”兩個步驟,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先以“飛”建立良好的交流基礎,創造有利于己方的溝通環境,然后通過“箝”達到影響對方思維的目的。整個過程要求運用者具有高度的觀察力、同理心、策略思維以及對人性深刻的理解。實際生活中,使用這個技巧時,我們還需要確保溝通的目的正當性,且不侵犯他人的自主權和尊嚴,避免濫用而導致負面后果。
下面我們以IT人日常的工作場景來簡單舉例說明如何運用“飛箝”之術在我們的生活中:
需求討論會議:
- 飛:會議開始時,首先對產品經理的需求分析或Sprint計劃的工作給予正面認可,比如:“我覺得這次的需求定位非常精準,能明顯提升用戶體驗。”這樣的正面反饋能夠營造積極的會議氛圍,讓產品經理更愿意聽取技術團隊的意見。
- 鉗:在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氛圍后,適時地提出技術實現的挑戰或優化建議,比如:“為了確保這個功能的高效實現,我認為我們可以考慮采用“某某技術”來提升系統的可擴展性和維護性,但這個方式能時間較長,我想了一個折中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既肯定了對方的價值,又巧妙引導討論向有利于技術實現的方向前進。
代碼審查:
- 飛:在進行代碼審查時,先指出對方代碼中做得好的地方,如:“這段邏輯處理得很清晰,變量命名也很規范,可以看出你對代碼質量的重視。”這樣的表達方式能減輕被審查者的防御心理。
- 鉗:接著,秉著“萬物皆可優化”的心態提出優化(改進)意見:“如果還有上升空間的話,要是這里能加入某某異常得處理邏輯那就更好了,會讓我們的代碼更加健壯些。” 通過這種,先提出“對方”好,如果怎么樣,就更好了,這種句式可以讓我們的建議更容易被接受,同時也促進了代碼質量的提升。
團隊協作:
- 飛:在分配任務或協調工作時,先強調團隊成員的專長和以往的貢獻:“小李,你在前端性能優化方面一直很出色,這次的新模塊我們希望能借助你的經驗。”通過贊美對方的長處提升團隊成員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 鉗:隨后明確期望和目標:“考慮到項目時間線,我們希望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開發進度,你覺得如果把實現方式改成這樣如何?”這樣既給予了正面鼓勵,又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期望。
上方的幾個場景案例只是簡單的舉例,大家可以根據這一思想,自行造句。案例種的句式有:
- 我覺得這個做的很好,既。。。又。。。+ 為了能達到這個效果,我們可以。。。,但現在遇到了。。。問題,我們是否可以這樣。。。
- 這個地方處理的很棒,可以看出你的努力/重視。+ 如果還有上升空間的話,要是這里加入。。。。就更好了,會讓我們得到。。。。
- 你在這塊很出色/是專業的,我們希望能多借助你的經驗。+ 考慮到目前的問題,我們希望能。。。你覺得如果。。。如何?
注意:
飛:上方的溝通方式,并不是說“你自己覺得不好時非要找好的點來說”,而是說要更讓自己真正發掘出對方“好的地方”,將其“擺到臺面上來飛”,只有真的存在的“好的點”才可以飛的高。如果你實在無法發現對方“好的地方”,那建議暫時還是不要用這種方法,以免弄巧成拙,因為所有的溝通都要以“真誠”為基礎,如果不覺得好,你非要為了說好而說好,不止你自己不舒服,對方也不傻,也能聽出來你“內在沒有真的覺得好”,反而更加阻礙原本的溝通。
箝:前面的溝通方式,也不是說你用了“飛”,用“箝”時就一定可以讓對方聽得進你的話,對方是否能聽得進取決于很多因素,也有可能是大家的信息不對稱,所以你提的建議,某種程度是對的,但在對方考量的角度,不太適用。但用了“飛”,至少可以讓對方愿意“靜下來”好好思考你的提議,更有利于對方接納你的提議或者是大家一起找出一個可以“平衡”的方案來。
好了,希望這篇內容能給大家的日常溝通帶來啟發,最后強調一句,溝通的核心是“真誠”,有了真誠,再加上一定的表述技巧,能讓大家做起事來,協作效率更高哦!
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溝通問題,歡迎留言討論!